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匠人与大师 阅读答案(广西桂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匠人与大师

梁 衡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
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a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有删减)

1
.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第

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
.第

到第

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
.第

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
.第

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2.

根据上下文判断应插入文中第

段画横线a
处的论据是(

)。(3
分)

A
.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B
.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科学、文学、哲学等。

C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D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但晚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3.

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
.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
.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
.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4.
下列对第

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B
.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C
.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

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5.
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第

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理生动。

B
.文章句式多变,短句、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

段。

C
.文章用语准确,如第

段加点的“可能”一词,既强调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D
.文章巧用文言,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答案:

1. B
2. A
3. C
4. B
5. A


相关链接:
匠人与大师


阅读答案(题组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334640.html

相关阅读:《论握手》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住回家的路 阅读答案
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附答案
底线 阅读答案(江苏扬州)
“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