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热爱语文教学的好老师,一定要懂语文教学。
什么叫做懂得了语文教学?懂得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以阅读教学为例,笔者认为,如下五点至关重要。
第一,要懂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
课文研读,就是品析、欣赏课文。这是阅读教学所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
深入细致的课文研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与基奠。对课文研读的领悟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只有确有心得的阅读才能成就有质量的课。
中学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是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
“
厚
”
,把教材教
“
薄
”
。
课文研读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而且更是一种艺术。从常规的视角去分析课文,从一般备课的角度去理解课文,都可能不会有精致的结果。教师对课文的研读必须是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否则发现不了
“
真金
”
。
课文研读要深究一个
“
内
”
字
,即着力于课文的内容去进行研读。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以用课文内容印证非常多的
“
文学知识
”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细节;背景,场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波澜,巧合;虚实,抑扬;伏笔、照应;详写,略写;顺叙,插叙
……
从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导学生阅读。
本文来自语文茶轩
http://yw.echadu.net
课文研读要勾联一个
“
外
”
字
,即课文可以牵连出很多课文之外的知识。研读《行路难》,得弄清楚什么是乐府诗、乐府古题、典故、映衬、警句、炼字、炼句、诗眼等,以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文研读要坚守一个
“
细
”
字
,细细地品味,细细地欣赏。读《夸父逐日》,如果注意到文中的分号与句号,便能够立即感受到本文的情节结构。你会发现,《夸父逐日》
37
个字中,有故事的开端:夸父逐日;故事的发展: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故事的高潮与结局:未至,道渴而死;故事的尾声:弃其杖,化为邓林。
37
个字中,有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有永恒的雄壮与悲壮。
课文研读要讲究一个
“
美
”
字
,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要列举。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你会感到它的美妙绝伦:首联语势豪迈,总领全诗,高度赞美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写山,写红军对山的征服。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全联用语新奇,境界阔大。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
暖
”
字温馨,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
“
寒
”
字冷峻,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尾联抒发喜悦之情。诗的开端言
“
不怕
”
,结尾压
“
更喜
”
,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如果能确有心得地进行课文的
“
精读
”
,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便有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的感觉,在教学上便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反过来说,一位连教材、课文都无法进行独立阅读、欣赏的语文教师,是一定设计不出有训练价值的语文课的。
第二,要懂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积累,就是打好基础,丰厚底子。
语文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与知识积累,那叫什么语文教学?学生如果没有或缺少语言积累,将如何追求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约
20
次直接提到
“
积累
”
一词,其中关于语言积累的说法也多次出现。高中课标的力度更大一些,强调
“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
,
“
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
”
,
“
积累优秀散文中的名言佳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
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学语文
“
积累
”
教育的重视。
那什么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
“
积累
”
呢?
广义的解释是:从显性和隐性的角度,在语言储存、能力培养、方法养成、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切实的训练,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
狭义的解释是: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存,丰厚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日制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更高层面的意义上对
“
积累
”
进行了反复强调。
1
.
“
积累
”
是作为
“
素养
”
提出来的。
课标在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一节中说道:
“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
,应
“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
。
2
.
“
积累
”
是作为
“
策略
”
提出来的。
课标在
“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
这一节中指出:
“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
。
3
.
“
积累
”
是作为
“
基础
”
提出来的。
课标在
“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
中强调:
“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
。
4
.
“
积累
”
是作为
“
目标
”
提出来的。
课标
“
总目标
”
的第七点说道:语文教学应让学生
“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
。
5
.
“
积累
”
是作为
“
要求
”
提出来的。
课标在
“
阅读教学要求
”
中明确规定:
“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
“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
”
。
6
.课标也并没有在
“
评价
”
中忽略对
“
积累
”
的要求。
它在
“
评价
”
这一部分中说道:
“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
。
这样的不厌其烦,这样的强调力度,表现在课标之中,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与提醒:语文教学要非常关注学生的积累;不注重积累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
第三,要懂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课堂训练中培养出来的。
就课文教学而言,无数的话题与无数的讨论只是集中在
“
教懂
”
二字上,我们几乎不研究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能力。
其实,
“
教懂
”
课文不是目的,培养与训练能力才是目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334715.html
相关阅读:《浅议如何构建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敬畏自然》课后练习答案
2015中考语文:散文阅读满分经验
关于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的建议
议论文的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