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俊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少同行已站在不同角度,从教师的知识,教学能力,授课艺术等几方面进行探讨。笔者以为课堂教学质量除受教师的上述诸因素的制约外,还受教师授课时非智力因素--心境的影响。
心境,心理学解释为:一种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并且是一定时期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如高兴了,看见什么都高兴,人逢喜事精神爽;不高兴了,看见什么都不高兴,林黛玉见花伤情,见月也流泪。
引起心境的原因很多。诸如: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利与否,以及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等;人的健康状况,疲劳程度等生理原因;时令气候,环境景物等自然原因,都能引起人心境的变化。
教师的授课也总是处于一定的心境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像电脑那样,只是单纯的信息输出,而是在传递、输出知识信息的同时,总是伴随有一定的情感,诸如:喜悦、愉快、忧郁、恐惧等,这些复杂的心理情感纵横交错,就构成了教师的授课心理。
根据心境的不同品质,可分为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教师在良好心境下授课,思路开阔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有情感,错落有致,婉转动听,面部表情自然丰富;教师的已有知识,讲授能力。授课艺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于良好心境的渲染作用,教师看“调皮学生”也是那么顺眼,对“差生”也感亲切。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而协调。这对于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大有增益。
如果教师在低沉、郁闷的不良心境之时授课,则思路阻塞,思维迟缓,无创造性可言,甚至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本来安排得很好的教学程序,准备得很好的教学内容,都讲不好;同时,由于不良心境的渲染作用,觉得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课堂要求,动辄训斥,甚至辱骂,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压抑。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在授课时的心境良好呢?
教育心理学认为:制约人的心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理想信念。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发和培养教师偷悦情感。即要创一流的校容校貌,建立良好的学风校风,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家庭状况,年龄特征,心理倾向。气质、性格特征,健康状况,性别差异,兴趣爱好,事业成败,人际关系,工作能力,理想信念等,全方位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中,随时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运用物质的精神的方式予以激励,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使每一位教师始终处于一个自我感觉最佳状态--学校的主人,能受到组织的关心,培养,任用,从而产生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这是引发培养良好心境的首要条件。
另一方面,作为教育者还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掌握自己的心境,做心境的主人,注意课前愉悦情感引发和培养。人的情感由外界条件引发,消极刺激使人情感低落、烦闷;积极刺激使人感到精神愉快。教师在课前培养良好的心境,消除不良心境,可以进行积极刺激。想一想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学生特别喜欢听自己的课等;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总之,在课前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选择能使你愉悦的事来做,来回忆,进行积极的刺激,都会使你产生快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心境,消减不良的心境,以利于课堂讲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335664.html
相关阅读:强化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