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文言文课到底该怎样上???以两节观摩示范课为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阅读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文言文课到底该怎样上? 以两节观摩示范课为例 曹公奇 10 月 15 日,宝鸡市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在千阳县南寨中学正式启动。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 是通过名师示 文言文课到底该怎样上?
——以两节观摩示范课为例
曹公奇

10

15
日,宝鸡市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在千阳县南寨中学正式启动。“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
是通过名师示范课、专家点评、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等方式,面向农村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师开展的送培下乡工作。
启动仪式结束后,我参加了当天的初中
语文
学科活动。
活动采用的是三位老师同课异构的形式,根据教学进度,上的都是人教版八级《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其中一位是南寨中学的语文老师,在启动仪式之前就把课上过了,我没有赶上听;另两位是市上名师专家团的成员,我同千阳县
70
多名初中语文老师一起观摩了这两位老师的课,并且参加了下午的研讨点评活动。
第一位上课的是宝鸡高新中学的田玲老师。她的课由几个学生听写“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开始,根据学生听写的“源”和“园”,让学生分析两个字的不同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导入紧扣课文,新颖别致。然后,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佐证“世外桃源”的文段,就集中以第二段为主,通过齐读、默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独立理解,互相对译,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矫正,再联系学过的内容归纳文言词语用法,并且试背本段。接下来,教师屏显自己画的一幅“世外桃源”图,让学生找出图画与课文不一致的地方,当堂检测学生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第二段的文言语句理解得更加准确。这种检测方式富有创意,趣味性强,实效显著。最后,教师出示示例,让学生对第二段的描写内容作总结,谈感受,并且回头来解释“世外桃源”的含义,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二位上课的是渭滨区新建路中学的毛洁老师。她的课,从讲陶渊明的故事引入,让学生默读课文,认准字音;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和感情。接着,反复通过个别读、集体读、自由读、比较评价等方式,重点读第一段。然后,小组合作翻译第一段,归纳一些文言词语。在翻译理解的基础上,梳理本段表现出的感情,再带着感情去朗读。最后,总结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学习第二段。
两节课共同的特点是注重文言文的诵读。学生是陌生的,两位老师都是在上课前
15
分钟才接触到学生,了解学生,组织预习。根据学生文言基础不是很扎实的现状,她们把诵读作为一个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熟悉、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田老师组织学生读了
6
次,还有试着背诵
4
次;毛老师组织学生读了
10
次之多,并且注意了朗读方法的指导。课堂上如此重视课文的“读”,才真正凸显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两节课还都非常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归纳。田老师的导入,就是从“源”和“园”的区别开始,既是紧扣文意的新颖设计,也是注重文言基础的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她引导学生,结合初一学过的内容,对第二段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倒装句式以及成语等文言基础,做了很好的梳理和归纳。毛老师在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词语含义、情感把握等方面,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去落实文言基础。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两节课设计特点突出,风格各异。《桃花源记》是初中一篇较长的文言文,上的都是第一课时,所以,两节课都只选择了一个点去突破。田老师的课,设计独具匠心,以成语“世外桃源”导入,以第二段为突破口,力图通过第二段的学习,以点带面,带动全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找到一条有效途径。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亲和灵动,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学习很投入,效率高,当堂背诵、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就说明了问题。毛老师的课,重点突出,自然朴实。在学生默读全文的基础上,以第一段为教学重点,以朗读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辅之以学生的评价,教师的引导,循序渐进,在有层次的朗读中,理解文意,指导学习方法,教学实效性较高。
在梳理文意时,两位老师都采用了自译、对译、组译等方式,很好地落实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但是,是否过分追求了“言”的学习,忽视了“文”,有“言”“文”分离的现象呢?要说这两节课也有对于文意、感情的引导、理解,但都是与学“言”脱节的,即专门地疏通文言字词句后,又专门地理解文意,把握感情。
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学?我觉得,当然既要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但不是纯粹的古汉语语法课,又要重视文意、感情的理解把握,但又不上成纯粹的人文课或古代文化课。而且,课堂上不应是“言”“文”分离,先言后文,这样容易割裂开“言”“文”的关系。
文言文教学应该做到随文学言,言文合一。也就是,在学生熟读原文的基础上,引导、指导学生对文意展开理解;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随文学习、归纳文言基础知识。即把“言”的学习渗透、贯彻于“文”的理解过程之中,通过“言”的学习加深对“文”的认识和感悟,从而在学习文言文中,理解内容,体味情感,积累语言,学会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正如

版新课标所言:“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田老师的课,如果不采用对译的形式,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二段桃源的景象,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准确地落实有关字词含义,将学习“言”的知识完全融合于对桃源景象的描述中,既让学生学习了相关文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这样是否更好呢?毛老师的课,面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如果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读熟课文、感知大意上,可以不采用组译的形式,而是在读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讲“桃花源”故事的方式,顺叙、倒叙均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随机落实文言字词的教学,这样,是否更有趣些?也与老师开头的讲故事对应起来了。
另外,两位老师的课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田老师的课,开始独具匠心地导入课文后,本该趁热打铁地进入文本,但却课前临时改变主意,转向屏显教学目标,并让学生齐读目标。这样展示教学目标,当然给人以师生方向明确、学习任务具体之感,但是否也有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突然插入破坏了教学的流畅性之嫌?是否有为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刻意为之之感?再如,让学生试着背诵之后,又链接背景,揣摩情感,再又对比画面检测对语句的理解,最后又回到小议桃源说感受上,教学环节是否衔接不够流畅呢?毛老师的课,整个设计是否不够合理、缺乏创意呢?仅仅抓住第一段反复朗读和翻译,还不如就一节课只指导学生朗读全文。如果对全文朗读进行指导,对朗读的节奏、停顿、声调、抑扬、情感等方面,多做一些方法、技巧的具体指导和专门训练,使学生对朗读的方法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并且能通过反复朗读进而理解文意,岂不是也很好吗?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一节课只要能把这篇课文朗读好也就行了。
总之,对于文言文接触不多的初中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文言文教学,如何针对较长的课文分课时实施教学,怎样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文言文,能让学生有较大地学习收获,怎样让“言文合一”能够具体落实……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实践、探索的问题,大家只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探讨,才能不断收获,不断提升,才能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得更远、更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353799.html

相关阅读:《敬畏自然》课后练习答案
议论文的阅读指导
《浅议如何构建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2015中考语文:散文阅读满分经验
关于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