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文章的方法——抓文章的中心主旨
许多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拿来一篇文章,费了好长一段时间从头读到尾,最后竟不知文中所言为何事。其实这些学生就是不掌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方法,不知怎样读懂文章。
古人读书在整体把握文章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个。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从大处着眼,不因小失大,不会陷入某一局部问题中而不能自拔。相似的道理苏轼也深有体会,所以在《题西林壁》中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也指出跳出局部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文章是我们阅读现代文最重要的环节,把握好这一环节,现代文阅读也就成功一半了。下面我们不妨从抓文章的中心主旨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如何才能有效地从整体上把握好一篇现代文,做到“读懂”文章。
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了它就可以对全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因为文章其他内容都是要为中心主旨服务的,把文章的中心主旨找到了,理解了,文章也就可以说读懂一多半了。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应该如何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呢?下面有几种具体方法可以参考:
1
、
标题提示法
即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文章题目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且在引言部分又加以重申。这样我们就更清楚下文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和不这样做的危害性以及具体解决办法这一行文思路了。
再举个课外的例子。如一篇选自《小说月报》的小短文《蜜意》。学生初看到题目时也许都会想到所学过的杨朔的《荔枝蜜》,这种相似联想的思路是对的。这类文章的题目属于象征性的题目类型,大家都清楚作者并非要简单地写蜂蜜,作者是要透过蜜的共性——甜,来抒发对某种事物、某种情感或精神的赞美之情。明确了这种题目的寓意再去看文章,文章的中心主旨自然显而易见了。
蜜
意
六月酷暑,烈日当空,风无一丝,门如蒸笼。韩老七赶集回家走在路上,口干舌燥,头发懵。“老七兄弟,歇歇脚呀!”路边瓜田里传来叫声。韩老七眯着眼看了一阵,有些犹豫,仍站立不动。“还晃荡个啥,不敢过来呀?”“好,就歇歇。”韩老七擦着汗走了过去。
“老伙计,尝尝咱的新品种!”“不敢。”
“咋?”
“哼,去你在瓜田里见了我,把草帽拉低遮住了面孔!”
“哈。。。。去,那瓜姓‘公’,现在包给我自己。老伙计,今天算你有口福,来,莫怕撑得肚子痛!”
嚓嚓嚓,一刀一弯新月,翠绿,血红。
“你呀,反正都有理,老东西,简直把瓜种成了蜜!”“哈哈哈!”
瓜田上漾起一阵笑声,蜜意正浓!
2
、首尾归纳法
即从文章的首位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一篇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的,中学教材里选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千字文,有许多文章作者都在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表明了中心主旨。如果我们掌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全面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思路。
例如新编高一教材第一册中的《琐忆》一课。文章共记叙了鲁迅的七次谈话
,
那么这几次谈话是按照怎样的层次展开的呢?文章首段就开门见山的表明了,是根据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且针对这两方面的谈话唐
又做了顺序上的调整。目的是更加强调鲁迅平易近人的本质,突显他的人性化伟大品质。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歌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357628.html
相关阅读:《浅议如何构建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议论文的阅读指导
《敬畏自然》课后练习答案
关于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的建议
2015中考语文:散文阅读满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