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文学
学习目标
1
.阅读
(1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本单元课文。
(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能概括全文或段落的要点。
(3
)在比较阅读中了解不同时期的史学家在记人叙事方法上的不同,了解不同流派词人的风格差异。
(4
)努力同古人作心灵的对话,领会中华民族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
2
.写作
(1
)能把所学文言文的篇或段改写成现代文。
(2
)能对历史人物作正确的评价并写成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文章。
3
.口语交际
(1
)能复述所学文言文的内容。
(2
)能讲述与课文有关的历史故事。
(3
)有感情地诵读千古传诵的诗文,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
学法指导
1
.单元聚焦
《陈涉世家》描述了我国两千多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唐雎不辱使命》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隆中对》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展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已知天下三分”的雄才大略。《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词五首》的五位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
2
.阅读建议
(1
)以反复诵读为基础,了解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对于节奏的把握,主要按语意的相对完整来划分,例如“臣未尝闻也”中“未尝”不能从中断开。在划分节奏时注意以下几点:①主谓结构的句子要在主谓之间停顿,如“先帝/
知臣谨慎”;②发议论、推论、反语语气的句子,句首有发语词,如“夫、盖、其”等,要在它们后面停顿;③若是诗句,要根据诗的节奏划分规律去划分。
(2
)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及虚词,准确翻译文言语句,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文言文翻译是古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古文今译应遵循“信、达、雅”的标准,即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述原文的意思,译文通达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
)由于本单元作品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法,通过对比,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3
.相关知识
(1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
的历史。全书共130
篇,包括本纪12
篇,世家30
篇,列传70
篇,表10
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
篇。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等。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陈涉就是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在《陈涉世家》中,作者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前爆发的这场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________
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2
)《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共33
篇。《战国策》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谈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3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4
)词:又称长短句。远在六朝梁武帝时已有词的雏形。但是作为一种既适合于歌唱又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诗体,并在音节和句型的长短方面都形成一套固定的格局,是在中唐以后。至宋朝,词这种文学样式达到高度繁荣的境地,成为一个时代文学特色的标志,故有“唐诗宋词”之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371642.html
相关阅读:《五柳先生传》《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广西桂林市中考》
《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阅读答案
初中生阅读题及:《怀表,很老很老了》
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