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屯田制:
屯田制是曹魏为恢复、发展生产、保证军需而实行的政策。196年,曹操下令实行屯田。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就是将流民按军事制度组织起来,垦荒种田,由政府提供农资,收成与官府四六分成。军屯即在军队的驻扎区,有士兵极其家属耕种土地。屯田制的实行,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军队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军需措施。

九品中正制:
曹魏后期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而推行的管理选拔制度。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中央官员兼任州郡县的中正官,负责评选本区域的士人,将之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供吏部选官参考。九品中正制后来完全看中出身门第,逐渐转化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经济发展政策:

























背景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以及封建兼并战争给黄河下游地区的的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

蜀地虽有“天府”之称,但是面积狭小,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东吴病死,使蜀国元气大伤,人才凋零,继承者刘禅才智平庸,诸葛亮在受刘备托孤辅佐后主之后,开始恢复元气。

东汉时,江南有很大的发展,加之汉末中原大乱,北方人民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山越地区依然保持着原有生活制度。
政策1.实行屯田制,大量招徕流民,劝课农桑,以生产来考核地方官吏;实行田租调令,明确租税,之外不在收取抑制豪强兼并土地,注意兴修水利。2.曹操时期坚持“唯才是举”“任天下之智力”选拔人才的方针;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在前期也获得了大量人才。1.重建吴蜀联盟,为蜀国争取到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内修政理,严明法制
3.和戎扶夷,平定南中,使南中人民心服口服。
4.北伐中原
5.利用蜀地的优势,“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1.征服山越,进行屯田,兴修水利。
2.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3.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影响到曹操后期,北方农业生产已经恢复,甚至有所发展,“关中丰实”“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发展了蜀国的生产,使蜀地成为了著名的丝织中心,促进了南中和汉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贸易往来。但是诸葛亮死后,蜀国开始衰落。奠定了江南地区的农业和水利的基础,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但是江南的世家豪族发展起来,形成了吴姓门阀,江南士族开始兴起。




曹魏屯田图: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进行的战争。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的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发生的决战。公元199年,袁绍率兵10万进攻曹操,曹操以2万人迎敌。第二年,两军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少数军队偷袭乌巢,将袁绍军粮焚毁,大败袁军。官渡之战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通过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示意图:



官渡之战的过程:
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战示意图:


赤壁之战的过程: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率大军,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足鼎立:
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刘备为重新夺回荆州,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结果被东吴大败于?亭,逃回白帝城后病死。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三国鼎立示意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377649.html

相关阅读:2018中考历史知识重点: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