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粗读。粗读的内容首先是阅读教科书的目录和引言。当学生新学期拿到新发的历史教科书时,首先要阅读目录。目录其实是教科书内容的高度概括。打个比喻目录就是画龙的点睛之处,每一章节的内容编者都是围绕目录这个中心而编写的。目录其实就是每一章节内容的纲领。通过对目录的阅读,大致也就对教科书的内容有个粗浅的了解,有个整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学习每章之前,学生要学会粗读每章之前方框内的引言。编者这样安排,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引言主要介绍本章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发展的线索,通过粗读,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历史的知识。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编排,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地位有个粗浅的认识,以便根据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理解情况,对本章的学习作出大致的安排。
二、课前通读。课前通读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预习。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首先通过通读,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断层处,深化部。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建构于所学旧知识的基础上,它是知识的延伸,拓宽和深化。预习时我们要学会新旧知识的比较,比较其内在的联系与区别,抓住其深化部分的内容,把所学的新知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其次,通过通读,要学会比较高中历史教科书与初中历史知识的联系与区别。高中历史教科书体现了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注重与初中知识的衔接,许多知识是从初中知识过渡深化而来,在通读过程中,头脑要回顾初中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比较两者的联系与区别。高中教科书的要求理所当然比初中所学知识要求更高,学生要学会思考,要求高在哪些方面,要求高在哪些内容?抓住其深化部分重点理解。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感代化是根本不同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379846.html
相关阅读: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地图辅助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