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
领悟情感
复习内容
:领悟文章的情感
复习过程
:
一.明确复习内容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
.情感,是指文章中流露的对特定的人、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比如:喜欢、愉悦、爱慕、渴望、珍爱、激动、感激
·····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忏悔、自责、愧疚。
文体不同,情感的体现方式也不尽相同,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主题、文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说明文的写作动机、议论文的论点,往往都是情感的最集中的体现。
2
.一篇文章,从哪些具体的地方最能看出情感的流露之处呢?从文章的标题、文章的开头、文章的结尾以及文中抒情议论的地方往往最能看出情感的流露之处。
回答整体感悟作品类题目,要求准确把握文章要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应直言其事,简洁明了。
回答分析类题目,要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挖掘文中的美点、看点、亮点、感点、妙点,要求写得深刻,有美感,耐人寻味,要先评说,然后再举例:并用规范的格式完成答题要求,有的可用“妙在……”“美在……”“巧在……”等句式来表达,要求先总说,再分说,先概括,再细说。
回答启示感悟评价或价值取向类题目,要求选准角度,或谈感想,或谈体会,或谈顿悟,既要结合文本,又要联系实际。
回答审美情趣或价值取向类题目,要求用理性的思索来整合文本的思想内容,最好能形成哲理性的观点,让人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三.重点例析
例1
:
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
97.5
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
50
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掏出那钱的……
“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
”
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升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注:竹篮里装着一篮鸡蛋)
典型题析:
1
.问题:
第四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
2.
分析和参考答案: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家中非常困难,父亲早已去世,母亲独自一人支撑家庭,
50
元的学费对于她来说,已是来之不易,她再也无法筹到
47
.
5
元以补足全部学费。然而,为了儿子能升学读书,她拿出了家中仅有的一篮鸡蛋,让儿子送给老师,并且寄希望
例
2
:
七岁那,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上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如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
;
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
居然
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设计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412337.html
相关阅读:2015中考语文:散文阅读满分经验
《浅议如何构建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议论文的阅读指导
关于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的建议
《敬畏自然》课后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