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整体阅读文本后,回答:
⑴这篇文章的
体裁
是什么?( 小说 )
⑵写了什么人?(骑兵班 )
⑶写了什么事?(一
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转回了根据地。
)
⑷“铁”是什么意思?(
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
⑸这篇散文的
构思
有什么特点?(
悬念
迭起
)
⑹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
离开大队
①天气恶劣 环境险恶 单独行动
②秋季扫荡 形势危急
③夜渡黄河 爬上山头
⑺解开了这些悬念吗?(
毫发未损 粉碎扫荡
)
⑻设置这些
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
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
【问题探究】
1
、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部署,迫使日寇停止“扫荡”?试从
敌我两方面
加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讨论回答后,形成如下板书。
①从
我方看 坚定革命信念 英勇无畏 勇敢机智 人民支持
②从敌方看 貌似强大 实质虚弱
2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八路军怎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找
出句子、找出词语
来加以品读品析。
(
崇敬,钦佩,赞美
。)
例⑴:在敌人强大火力逼得掉队的时候,班长“他带着这一班人
怪巧妙地
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分析:“
怪巧妙”是“非常巧妙
”的意思,
赞扬了骑兵班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例⑵:在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时,虽然已是二更天,面对不熟悉的河水,班长艺高人胆大,“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
分析:“毫不迟疑”是“一点也不犹豫”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班长在危急关头时能当机立断、作风果敢的钦佩。
例⑶:在如此恶劣的天气和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分析:表达了对骑兵班能顺利回到大队的欣喜,赞扬他们敢于胜利能够取得胜利的气概。
3
、有人说,这个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歪打正着”,铁骑兵能够粉碎敌人的
“扫荡”,完全是一种巧合,你觉得怎样?
(答案参照“1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430395.html
相关阅读:《丹柯》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小小说复习阅读??《拼图》阅读答案
《在柏林》阅读答案
《向东还是向西 连俊超》阅读答案
阅读《借你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