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的理性知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地理学科的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象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是感性知识的抽象与概括。学好理性知识 初一,也有助于记忆感性知识。

(1)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知识。形成地理概念是学习地理的中心环节。形成地理概念要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范围,例如“河流是指陆地上循一定路线经常流动的水体”,反映的是河流的本质属性(不同于湖泊与海洋),是河流的内涵;其外延包括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根据内涵和外延的不同,可以把概念分为以下三类。

①一般地理概念,它的外延很广,不是专指某个特定的地理事物,而是泛指一类地理事物。如平原这一概念,不是指某个平原,而是指世界上一切平原。在自然地理中出现的高原盆地、气温、气压、季风等,在经济地理中如重工业、消费城市、民族经济等都是一般地理概念。

②单独地理概念,是专指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独有的特性,它的内涵比较丰富,外延较小。如长江、黄河、北京、大行山等都属于单独地理概念。

③集合地理概念,是指某一地理要素区域的特征,它的特性以地区类集而成。如中国气候、华南气候、中国少数民族、吉林农业等。

在学习概念时,应注意善于利用逻辑推理缩小地理概念的外延,增加其内涵,或扩大概念外延,缩小其内涵,完成从一般地理概念到单独地理概念的过渡,或由单独地理概念到一般地理概念的过渡,掌握地理概念的从属关系的演变联系。例如,从河流的一般概念出发,增加其内涵,河水能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属性就构成了“外流河”的概念,这样外延就缩小了,不包括内流区域的河流;若进一步增加其内涵,加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属性,其外延就又缩小了;若再加入入源地、流经路线。河口地点等具体属性,就可限定到长江等单独概念。相反,经过概括,由长江等减少其内涵,扩大外延,就可推移到秦岭一一淮河以南的河流→外流河→河流的有关概念。

(2)地理原理

①地理特征。地理特征,指地理事象异同点,因为它反映的是各种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因此为认识现象的本质、属性,形成地理概念提供了可能,学习地理特征主要采用比较法,同学们可以把各种地理事象分类列成表,进行比较学习。

②地理规律。地理规律包括地理演变和地理分布两大规律,它反映着地理事实间的必然联系及其规律。如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和植被破坏,水上流失造成黄河水害的演变规律,必须与地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归纳、概括,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引起地理规律。

③地理成因。一种地理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引起另一种地理现象,这种反映地理事物的园果联系,揭示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形成原因的基础理论叫地理成因。例如,人地关系谐和论,板块构造学说,大气环流形成原理等。学习理论知识,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设法解答。把因果关系搞清楚,由因推果,熟练后再反过来由果追因,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运用图解法,把抽象的地图与现象的思维相结合,推求其因果关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44799.html

相关阅读:小地名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