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会考复习态度 看透会考知识点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引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做好充分准备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并不受到学生的重视。特别是理科班的学生。在他们看来会考只要过了就行,不追求A。比如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原来是我教,但是后来被调出重点班的学生,我对他说:“要会考了,平常抓紧点。”哪里知道,他竟然冒出一句:“老师,只有5%不过了。整个浙江省只有5%啦。我不会这么悲惨的。”我无语。
所以在复习迎考阶段,能否端正态度和扎实准备是会考成败的关健。所以我在平常上课的间隙常常给学生灌输会考很重要的信心。但是后来鄞州区开历史会考复习会议的时候,才发现别的学校做得更加到位,比如奉化中学的林雪松,他就是专门拿出一节课时间给学生做会考动员,而且做了PPT,引述了很多的材料例子和关于会考的新闻咨询等等。只要学生想要了他就会去争取,成绩也就出来了。
2、重视会考条目,吃透会考条目
虽然我在上会考复习课的时候基本不用条目解析,但是我很重视条目解析,我觉得条目解析对于程度差的学生尤其重要,因为这部分人往往上课不动笔的,动了也是很凌乱的,所以会考条目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我觉得2010学年会考成绩的取得有一点重要原因就是:所有的会考条目解析都是我自己编的,跟我平常的上课板书是一致的,这跟参考书相比是有绝对优势的。在会考前宁波市的交流会当中,奉化中学的林雪松也提到了这一点,他们学校的会考条目解析也是老师们自己编的。但是编订会考条目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整整四十页的条目解析的编订花了我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记得2010年期末复习的时候为了尽快拿出条目解析,我整整两天半的时间里对着电脑就干这活,而且干的基本就是复制粘帖。但就是这样仍然耗去了我很大的精力,我现在是非常严重的干眼症,眼睛经常刺痛,没有好的治疗办法。
3、通过史料,巧设情境,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
会考之前的那一个多月时间的复习,这个复习阶段的每一节课我都是算过的,在我看来,复习课的好坏决定了成败的关键。但是复习阶段又是学生最不愿意学的阶段,因为经过此前的反反复复之后,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老师讲的东西不都是我们新课的时候或者在考试之前的默写中都有的啊,特别是程度比较好的同学。所以如果复习课是对知识点的简单提炼,是对新课知识梗概的重复的话,那么这样的复习课他在学生中的市场就非常小,为了让学生感觉到我的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知识点的炒冷饭,而是有新的内容的,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备会考条目,二备会考题目。基于近年来会考越来越趋向情境化、越来越灵活的情况,我充分了挖掘了教材中可以挖掘的材料,把教材当成一本史料,通过阅读和讲解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材料解题能力。
有些时候上课一开始就把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原有的知识解决。比如在复习〈百家争鸣〉一课的时候我就直接把各个思想家的原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辨是哪一位思想家讲的,这些话体现了思想家的什么思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469129.html

相关阅读:2018中考历史复习重点: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