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历史复习迎考策略。
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2011年中考考点内容贴近课标,考纲中考查识记层次的考点约占70%,突出体现今年历史中考的考查目的:突出主干知识,注意历史知识的点、线、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同时说明今年历史依然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2.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热点和焦点问题,体现人文精神。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试题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试题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表达更符合青少年的特征;将德育目标渗透于试题之中;结合热点问题设计试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史鉴功能。
3.加大能力的考查力度。中考既是初中毕业考试,也是高中的选拔考试。所以中考历史试题既体现了基础性,同时也体现了选拔性,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今年历史考纲中能力方面的考查点约占30%,其中理解层次的考点约20%,应用层次的考点约10%。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分析、比较、判断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以史鉴今的能力。今年中考考纲的参考试题第17题,乍一看是去年中考试题,仔细一看,却又有不同,这看似简单的修改,却大大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大提高,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的中考与去年相比难度会有一定的提高?
4.与地方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历史。
面对今年的中考趋势,在考前的最后几天时间里,同学们应如何复习呢?
首先,对照考纲,回归课本,落实基础。
经过前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对历史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已初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这几天里,可对照考纲,在心中从原因、时间、人物、经过、结果、性质、意义等方面去回顾每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注意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意义、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等。对记不清的,翻书复习。另外,复习时要注意各课的引言、插图、表格、注释以及文献资料等,这些可能会成为考题的史料来源。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对教材中孤立的、易混淆的点和块进行优化整合,其中要加倍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
其次,关注时政热点和重大事件的周年纪念。
中考命题不回避学生身边的生活及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如日本地震及核泄漏问题、辛亥革命100周年、中美中日关系、台湾问题和经济全球化、三次科技革命等,复习时应多加留意。同时,时政热点和周年类问题的结合也会成为中考命题的侧重点。2010年需注意的周年纪念有:鸦片战争170周年、火烧圆明园150周年、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等;2011年需注意的周年纪念有: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等。在关注这些重大周年纪念时,要着重思考热点问题和所学相关历史知识间的联系,用历史知识去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如:今年的热点之一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届时两岸将举办庆祝活动。在复习时,我们要关注以下要点: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经过、影响,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探索,国共关系,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关注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现实意义),中美中日关系等。
再次,适当浏览一些试题并总结错题,看哪些是知识上的错误,哪些是能力方面的错误。结合考纲考点,逐一落实相对薄弱的知识点。
最后,提醒同学们考试时要注意:
1.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历史所用时间一般在5055分钟,政治为6065分钟,不能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题上花太长时间。
2.要注意审题,不要出现看错题或漏答现象。
3.要注意不写错字、别字,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的人名、地名、重大历史事件等。
4.注意答题技巧。
做选择题时常用的方法有筛选法、排除法、突破重点法、猜测法等,如做否定型的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对于材料分析题,如果题目是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可以到材料中去寻找答案;如果题目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可以根据材料中所给信息到课本及资料中寻找答案;如果题目不写根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而是问启示、教训或经验,这类题目要根据材料,结合本国国情和个人应怎么做来作答。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中考历史复习迎考策略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470716.html
相关阅读:中考历史复习要有“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