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月……”
“两月另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您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语不发!
“新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负一切责任,你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merci
(谢谢——法语)。”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无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背影,悟想道: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节选自《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
17.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述。(5
分)
18.
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小说是如何将“柔弱的人”的柔弱性一步步展
现出来的。(8
分)
情节发展
尤丽娅的语言
起初
①
“四十卢布……”
②
“两月另五天……”
③
“我没支过!”
接着
④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然后
⑤
“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最后
⑥
“merci
(谢谢——法语)。”
19.
尤丽娅感谢“我”,“我”为什么却“憎恶”而又“不安”?(5
分)
20
.你从尤丽娅的“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
的回应中,看出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4分)
21.
下面属于契诃夫小说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的一项是(
)(2
分)
A.
屠格涅夫
B.
夏洛克
C.
奥楚蔑洛夫
D.
伏尔泰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
2009
广州中考记叙文】
17.
【归纳概括】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与家庭教师尤丽娅结算工钱,在“我”蛮不讲理、故意克扣工钱的过程中,她只是一味退让、妥协,没有丝毫的反抗,“我”对她的表现十分愤怒,但最终还是给了她应得的八十卢布。
18.
【人物分析】
起初在“我”的无理取闹中,尤丽娅还本能地进行争辩,接着随着“我”的步步紧逼,尤丽娅开始屈服,然后还善良地坦白自己曾“支取了三卢布”,最后拿着被“我”无理克扣后仅剩的十一卢布说“谢谢”。小说通过对“我”蛮横逼迫和尤丽娅怯弱退缩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将“柔弱的人”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一步步展现出来了。[
“本能争辩——屈服——善良坦白——感谢”每一步2
分。]
19.
【情节理解】
因为尤丽娅的逆来顺受、懦弱到了如此地步,使“我”无法忍受,所以“我”感到憎恶。由此,“我”联想到社会上“尤丽娅”们的不抗争,对这种普遍的病态现象感到不安。[
“憎恶”3
分,“不安”2
分。意思对即可。]
20.
【背景探究】
描写的是一个强权横行霸道、弱者逆来顺受的黑暗社会。[
答对1
点2
分,意思对即可。]
21.
【文学常识】
C
(A
是俄国作家;B
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D
是法国作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490222.html
相关阅读:《丹柯》同步练习及答案
《在柏林》阅读答案
初中小小说复习阅读??《拼图》阅读答案
阅读《借你一个微笑》
《向东还是向西 连俊超》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