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难有大千世界
社会变化迅疾,不少人却喜欢呆在屋里,满足于不与外界接触的生活,是谓“宅男”或“宅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宅生活”似乎变得“可持续”。不必出门,就能知晓天下事;不用逛街,就能买到心仪商品;不必舟车劳顿,
就能和远方的亲友畅叙如晤。尤其是在出门就意味着忍受拥挤的交通、浑浊的空气,而人际交往又变得程式化和淡漠时,“宅”在网上听上去倒也“时髦”。
然而,面对网络信息的海洋,人们的视野并没有变得想象中那么宽。很多人只浏览相对固定的几个网站,只关注自己愿意关注的人,只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一些网络运营商也在迎合,有的甚至能够自动收集用户信息,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推荐相关商业信息。人们越来越被自己的习惯所束缚,被固有的知识所限制。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互联网带来的自我“极化”,即把人囚禁在固有的习惯里,剥夺了人本来应该具有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从而形成了思想上的“宅”。
如果说身体上的“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那么思想上的“宅”则会导致对未知事物好奇心的丧失,对公共生活的淡漠,对现实生活感受力、思考力的钝化。一个段子很传神地说明了这一点:两人路遇街头争吵,一人驻足围观,另一人劝阻:有什么好看的,回家上微博看呗。思想上“宅”的后果,是让人们居住在狭隘的私人感受和个体偏好里,远离现实世界,形成心灵封闭。这种心灵的封闭又往往伴随着对所有事物的质疑,对一切不信任、不关心。美国作家布鲁姆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里提到类似的情形,并明智地提醒:笛卡尔在系统地提出激进的怀疑观点之前,心里装着一个大千世界。
心中的大千世界,更多来自现实的“公共空间”。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进入现实公共空间,享受健康的公共生活,方能发育出有活力的思想、开放的心灵、有创造力的个性。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只有当面的交谈,才能真切感受到对方一颦一笑背后的喜怒哀乐;宅在家里代替不了“户外活动”,只有“接地气”,才能体会到这个瞬息万变的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呼吸与心跳。这些,是无法通过语音聊天和共享文件做到的。
有外国学者曾经指出,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在于把不认识的人汇聚起来,诸如人行道上相遇时的一个微笑,对散步者怀中婴儿的赞美等,通过彼此的这些微小行为构筑信任感。有人说,许多城市公共空间已消解,失去了往昔“邻居街坊们的亲密代际交往和历史记忆”,甚至对门而居多不识,现实的公共空间又在哪里呢?然而,新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在形成。人们不会因为妻子的厨艺高超而不去餐馆吃饭,去图书馆也不仅是因为要阅读某本书。社区、街道、图书馆、公园等,正日益具有不同群体公共生活的属性,成为陌生人相互交往、容纳差
异性、增进理解与共融的新场域,城市活力也由此重构。
每个人其实都有交往的需要,我们不能让“宅”压抑了这种需要。同时,也只有进入广阔的现实公共空间,热情而真诚地关爱他人,关心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好,每个公民才能更加完善,社会才能产生更多的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社会需要多建设现实的公共空间。
5.
本文围绕“宅族”讲了四方面的内容,概括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
呼吁宅族应走进公共空间
B.
进入现实空间的意义
C.
宅生活的方便之处
D.
宅生活影响身体和思想健康
6.
整合全文信息,下面说法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A.
走出宅生活的根本意义在于能让人体会到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的发展进程。
B.
宅生活的危害在于导致人们对未知事物好奇心的丧失,对现实生活感受力、思考力的钝化等等。
C.
思想上“宅”的后果,是让人们居住在私人感受和个体偏好里,远离现实世界,形成心灵封闭。
D.
面对网络信息的海洋,实际上很多人只浏览相对固定的几个网站,人们的视野没有变得想象中那么宽。
7.
下列材料不能证明
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项调查显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准大学毕业热衷当“宅男宅女”。不少毕业生在前的求职中受了打击,于是就选择“宅在家”的这种逃避的方式,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里,与现实世界渐行渐远。
B.
老林退休后,生活失去了寄托,他“宅”在家里,闭门上网研究他所钟爱的象棋,一段时间后棋艺大进,可医生告知他长期久坐家里使血液粘度升高、血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建议一定要多多户外运动。
C.
《韩国日报》报道称,该国约
10
万“宅族”青,他们在长期的宅生
活后根本无法适应社会交往,并影响工作,存在自闭倾向。
D.
学生小明特别喜欢“宅”,在家就整天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段时间以后无法从虚拟中抽身,厌恶上学,出现交往障碍。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5
—
7
D
A
B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492379.html
相关阅读:底线 阅读答案(江苏扬州)
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附答案
《论握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阅读答案
记住回家的路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