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田野里画水彩写生,画完时夕阳斜铺过来,各种植物的气息氤氲入鼻,身心大畅。携着画具,慢慢往我书房所在的村子移步。四周全是绿野,忽见百米外大片藕田一侧,有间小砖房,坡顶上的烟囱逸出白烟,便朝那里拐去。小屋里是位五十来岁的藕农,我边喝他递来的热茶,边跟他聊天。
②他从南方来,承包了这百亩湿地,不仅种藕,还种茭白,经济效益很好。我去时他已烧好饭准备吃,大钵的白米饭上盖浇着清炒藕丁茭白,闻着好馋!他问我要不要吃一碗,我说买一碗吧。他说卖是不卖的,信得过就吃。他给我舀了一碗,又到锅上去煎荷包蛋。我说这菜已经很香,何必再煎蛋?他说藕和茭白吃腻了,只有荷包蛋百吃不厌,你不来我也还是要煎的。他把煎好的蛋往我那碗盖浇好菜的饭上一搁,真像一只荷包,热腾腾,滋滋响,被蛋白裹住的蛋黄微微跳动着,仿佛是他把自己那一颗好客的心,揣在荷包里,奉献给我了。
③鸡蛋是全球性食物,到处都有人煎蛋吃,但是,荷包蛋这个称谓,似乎只是我们中国才有。出国访问时,吃过典型的西式早餐,一份煎蛋端上来,蛋白铺得很开,蛋黄跟没受过火似地裸露着,完全产生不了荷包的联想,吃起来感到半生不熟。记得小时候看母亲煎蛋,总要用锅铲把边上已经凝固的蛋白,轻轻往当中卷铺过来,把蛋黄裹上;后来自己成家立业,煎蛋时也这样处理。记得我头一回离家住校读书,临行前母亲往我的榨菜肉丝面上,又搁了一个热乎乎的荷包蛋,咬开那蛋白形成的“荷包”,里面的蛋黄刚好脱生,不过嫩,更不老硬,那味道真是妙极了!还记得我头一回出国访问归来,妻子也是煎荷包蛋给我吃,吃着那香喷喷的荷包蛋,回国回家的感觉,浓酽到眼睛发热。有一回在饭馆,我非要点他们菜单上没有的荷包蛋,人家服务态度很好,给我端上来了,但一看吓了一跳,油汪汪的,不像荷包倒像个拳头。也不能怪人家,荷包蛋原是家里小锅小灶的产物,它满溢着太平岁月里小康生活中的温馨亲情,那是所谓仕宦情、商海情都绝对不可与之相比的。
④藕 农兄弟跟我说,他儿子去考上了本省的大学,前些时暑假里还来这里帮他。他也是常煎荷包蛋给儿子吃,儿子说这荷包蛋真香死人了。我说:“等你儿子有了成就,在这边买栋别墅,把你老伴也从家乡接来,你们住小楼,坐小车到处玩,那可就苦尽甘来啦!”他挑起蛋头:“苦?现在我真是一点不觉得苦!我冬天回去,春尽过来,我在这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煎自己喜欢的荷包蛋吃,我觉得成了活神仙呢!儿子以后就是成了你说的那样,我也不想去沾他的光,他能知道我心里喜欢什么才叫真孝顺!”
⑤从藕农 兄弟那小屋道谢出来,消化着那美味的荷包蛋盖浇饭,漫步在田野里,晚风爱抚着我整个身心,西边绿野尽头晚霞裹护着落日,恰似一份足够天下百姓共享的荷包蛋,引出我缕缕不绝的感悟。莫道藕农不起眼,人微言深耐寻味。小康胜大富,难得是怡然。试问熙熙攘攘人世中,有几多能心怀对平凡的敬畏,对纯情的依恋?
(有改动)
1
.阅读文章第②~③段,说出“荷包蛋”承载了哪些情意。(4分)
?
2
.作者为什么写西式煎蛋和饭馆里的荷包蛋?请从写法和目的两个方面加以分析。(4分)
3
.文章第⑤段,作者为什么说“人微言深耐寻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50字以内)(7分)
答案:
1
.答案要点:①藕农的好客之情.②家人的温馨亲情
(共4分。每点2分)
2.
答案要点:
①写法:对比(衬托)
②目的:突出家里的“荷包蛋”不但形美味美,还蕴含着亲人的浓浓情意。
(共4分。写法2分,目的2分)
3
.答案示例:
“人微”是因为他是一位不起眼的平凡藕农,他简单的话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煎自己喜欢的荷包蛋吃,我觉得成了活神仙呢”中蕴含着对幸福生活的独到感受:做自己喜欢的就是幸福。这也引发了作者对幸福的思考:其实,生活的甜就在于平凡简单的追求与纯真质朴的情感之中。
(共7分。“人物身份”2分,“话语及理解”2分,“作者的感悟”2分,“语言表达”1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492875.html
相关阅读:快递 阅读答案(福建福州)
看海 阅读答案
《真正的英雄》中考链接《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阅读答案
巴黎不堵车的秘诀阅读答案
敬畏大自然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