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新课程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与思考发现,通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探究当地众多的地名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实现上述要求。因为县域内每个地名的背后,都隐含着丰富的、鲜活的地理信息和地理教学素材,或人文或自然,且丰富多样。它们既可以折射出我们的先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理思想,同时,因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能实现轻松愉快达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之目的。
很难想象,如果连自己县域内乡镇、村屯、山川河流名称的由来都说不清,道不明的地理教师能成为优秀的地理教师,会培养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有责任感的学生!下面,就以我县地名为例,与大家共享。
抚松县总面积6530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镇、3个乡、127个行政村,三个省属林业局,总人口32万余人。14个乡镇分别是抚松镇、松江河镇、泉阳镇、露水河镇、仙人桥镇、万良镇、新屯子镇、东岗镇、漫江镇、北岗镇、兴参镇、兴隆乡、抽水乡、沿江乡。三个省属林业局分别是泉阳、露水河、松江河。全县共有乡(镇)、村(屯)两级行政单位名称多达154个之多。这些地名的来源可以归属于以下五大类。
一、与民族、宗教有关的地名
满族、朝鲜族曾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很多来自满语的地名。“松花江”满语“松阿里乌拉”,意为“天河”。“望天鹅”满语“温德贺”,即祭板,满族人搞野祭、立神杆、摆祭板的地方。“顶子”满语为小山、主峰、最高峰。抚松县称为顶子的山峰很多。如西顶子、参顶子、错草顶子、大方顶子、鹅毛顶子、杨木顶子、青顶子、、大顶子等众多山名。“露水河”满语为“露克跌”,意为树木稠密。“万良”满语意为附近有废弃的古城。“漫江”满语意为“大棕熊”。松江河镇内大牛沟,“牛”满语意为青苔,大牛沟就是长满青苔的沟。北岗镇内“夹皮沟”满语意为雀鹰子沟。抚松镇的“荒沟”满语为顺利、太平之意。抚松县地名还受到宗教影响。相传,有道士王海涛在洞内修炼,与洞人对话,被刘道士听见,遂问:“你跟谁说话?”王答:“跟仙人说话。”刘道士听到一句,“家有客人,我该回去了。”从此得名仙人洞。在讲中国的民族、宗教等相关内容时补充进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与物产有关的地名
抚松是中国人参之乡,采挖人参有1400多年历史,也留下了大量与人参有关的地名。当地人称参园为棒槌营,所以带“营”字的地名比较多见。北岗镇腰营,1944年建屯,因该处是三个棒槌营中间的一个棒槌营,故得名腰营。抚松镇栾家营,因1921年有姓栾的兄弟俩在那里种植人参,故名为栾家营。仙人桥镇大营村,因1910年前后营口大参户谢太新雇工100多人,设立了当时比较大的棒槌营,故得名大营。兴隆乡小营子,1935年当地有一个棒槌营,因规模较小,故称为小营子。抚松地名中的“营”有棒槌营和船营的区分。抚松镇前腰营、后大营都是因船营而得名。兴参原名苇沙河,1939年建屯,1940年因为盛产人参改名为兴参。抽水乡联办参场驻地原名板庙子,因民国初年挖参人在当在搭建过木板山神庙,故得名板庙子。抚松镇抚生村原名棒槌沟,1942年建屯时人口大都由抚松迁来,后改名抚生。兴隆乡庙岭村,因民国初年采参人在岭上建一座山神庙,求山神保佑,故得名庙岭。仙人桥镇参岭村1973年建屯,因该屯座落在大岭上,主要是经营人参,故得名参岭;大房子,因1910年参户王风林雇工栽培人参在当地盖了一栋五间工房,当时是较大的房子,故得名大房子。此外,东岗大棒槌沟、抚松镇六品叶沟、马鞍山林场棒槌沟,都因为沟内曾挖出棒槌而得名。
沿江乡白水滩村原名贝水滩,因为二道江里河蚌、剌蛄等贝壳类较多而得名。露水河镇一棵松,因过去有棵较大的松树孤立零零地立于山顶而得名。兴参镇老虎洞,1964年建屯,因屯南山岗下有一洞穴,老虎曾在那里产过崽,人们习称老虎洞。万良镇芦苇地名源于茂密的芦苇。抚松镇银洞子,因为1934年一个姓朱的老板开银矿挖了此洞,故得名银沟子。兴隆乡四季村因屯子周围是四季长青的松树而得名。仙人桥镇,1910年屯西有一棵长满青苔的风倒树横倒在汤河上,人们过河在上边走,行走艰难,人们说:“这独木桥凡人不敢走,仙人才能顺利过去。”因而得名仙人桥;温泉、暖水的地名,源于当地有温泉。
此外,还有泉阳镇蛤蟆省,抽水乡炭窑沟河、扁担胡子沟、扁担胡子湖;抚松镇豺狼沟、草爬子沟、大黑瞎子沟、豆角子沟;松江河镇柳毛河、剌蛄河;仙人桥镇马鹿沟、黑松沟、臭松沟等等。若把这些内容引入到地理课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中,效果定会异常突出!
三、源于地形、地貌和河流的地名
在抚松地名里,“江、河、岗、山”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沿江、松江河、东岗、北山等。先民逐水而居,命名了众多河流,也常把岗、山、岭、沟作为路标和参照。比较大的、有代表性的就是“两江”、“四岗”。
抚松县被头道松花江和二道松花江环拥在怀,境内主要山脉有“四岗”,分别为龙岗、东岗、北岗和西岗。龙岗,又名老岭,绵延于抚松县东南部,是松花江和鸭绿江的分水岭,起于长白山冠冕峰,蜿蜒西下,形如龙蟠,故称龙岗,海拔在700—2600米之间,属长白山脉。北岗,位于抚松县北部,绵延于露水河、松江河两流域之间,起于长白山北麓,北行秃顶子、青顶子,再西南行至县城北的松江河北岸止,地势平坦广袤,因该岗位于松江河流域北部,故称为北岗,海拔在800—2000米之间,属长白山脉。东岗,绵延于抚松县东南部,介于头道松花江与松江河之间,起于长白山西迫子,西行王海涛小山、果松山,蜿蜒起伏到县城东炮台山上止,因在头道松花江东,故称为东岗,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西岗,位于县城东南部,居头道松花江上掌,漫江、石头河子流域之间,至石头河子口为止,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属长白山脉,因在头道松花江西,故称为西岗。
泉阳镇泉阳岛村原名王八脖子,1959年建屯时因地形似龟头而得名,1962年因原名不雅改为泉阳岛;吊水湖,乱泥沟子的溪水入松江河处有一巨石,溪水形成垂直落差,石下形成一个水深二米的一个湖泊,故得名;影壁山、马鞍山、马尾山、高椅小山、椅子山都因山形而得名。抽水乡因抽水洞而得名,因屯西的头道松花江东岸有一石崖,崖下有一石洞,洞口直径约1.5米,江水流入洞内形成漩涡,水就象被抽进洞一样,故得名抽水洞。万良镇明水村,因屯中有泉水多处,在地面上形成水流。抚松镇鸡冠砬子1956年建屯,因该屯北侧有一鸡冠状的石砬子而得名。兴隆乡南天门村,该屯南侧石岭的岭顶有两个石柱立于人行道两侧,远看像两个大门柱,故称为南天门。
在讲授地形、地貌时候,若把等高线地形图与对应的地名相对应,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课堂就会显而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的是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改革的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源于人们对美好、幸福、和谐生活的追求
泉阳镇平安岭,表达了人们在征服过程中追求平安的心理。兴参镇平安村1942年建屯,为求吉祥,过上太平日子,取名平安。抽水乡太平1936年建屯,因该屯建在头道松花江北岸的平川上,人们希望生活太平幸福,故取得太平川,后简称太平。万良镇,双兴是人财两旺的意思;大兴,人们希望屯内人财兴旺,故取名大兴;仁义村1936年建屯,当时有20几户人家,邻里之间相处得很和睦,故定名为仁义屯。兴隆乡,1942年建屯时举人侯茂军提议该屯起名兴隆,沿用至今。这些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就不再有纸上谈兵之嫌!!
五、源于政治、军事的地名
1910年8月23日,双甸县更名为抚松县,其含义“抚”是抚慰之意,“松”是因位于松花江上游,这个名字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清末,山东、河北移民大量涌入,日俄等国又虎视眈眈,爱新觉罗家族求治心切。综合通化“通归王化”、敦化“大德敦化”、安图“安定图门江”地名由来,抚松在清朝统治者心目中的龙脉地位,从地名就可见一斑。
新屯子镇靖宇岗,屯西有一山岗,杨靖宇将军曾率领抗日联军在岗上驻扎半年之久,人们为了纪念杨靖宇将军,称此岗为靖宇岗,因屯子座落在靖宇岗附近而得名。
综上所述可见,每个乡、村地名的背后,都隐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我们应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这些地名来源背景的探究学习,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若以当地地名为突破口,努力开发当地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紧紧围绕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那么我们的地理教学就会“有效”、“高效”了。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55229.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第六七章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