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昆
①
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称“
植物奶精”
、“
植脂末”
、“
起酥油”
、“
植物奶油”
。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氢化油。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蛋挞这些让人嘴馋的食物大都含有氢化油。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营养学家发现,军队伤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体内脂肪太高,容易造成肥胖、血管阻塞、体力下降,无法应付需要大量体力和灵活度的丛林战争。所以专家们呼吁人民减少食用动物油脂,改吃植物油。但是植物油有不易保存的问题,因此美国人又将植物油打入氢气制成氢化植物奶油,这就是含有“
反式脂肪”
的氢化油。
③
进行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可变为固态或半固态油脂,这种氢化植物油价格便宜,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食品煎炸、烘烤和烹饪,食品的外观和口感都能得到显著改善,还能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比如花生酱,如果使用氢化油制作,就不会出现油、酱分离的现象,而且有助于保存。糕点如果使用植物奶油制作,不仅容易给糕点造型,还能改善口感,延长货架期。很快氢化油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
④
近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氢化油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国外研究证实,经常摄入占总热量5%
的氢化油,即每天10
~15
克(
相当于100
克奶油蛋糕或50
克桃酥或40
克起酥)
,就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速食店用来炸薯条、炸鸡肉的油几乎都是氢化油。氢化油里面含有83%
的反式脂肪。一般的脂肪进入身体,7
天就代谢了,反式脂肪在身体里需要51
天才可以代谢,这就是为什么洋快餐会造成肥胖的原因。
⑤
氢化油是在本来有益人脑人体的不饱和食用油中,用人工灌入了氢气,使原油的分子构造扭曲成一种跨脂。人脑若用跨脂来制造神经元的细胞膜,所得到的是一种劣质膜,比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膜粗糙僵硬,养料要进入脑细胞,废物要排出脑细胞都因劣质膜受障碍,脑功能就会逐渐退步。因此会影响婴幼儿和青少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氢化油难以被身体分解,也很难被代谢出去,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另外氢化油还会促进动脉硬化、增加II
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⑥
由于氢化油食品无法由外观判别,凡标示上注有“
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油、植物奶油、起酥油”
等字样,或是英文为“Hydrogenated”
,一定要提高警觉,那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专家建议,市民在超市选购食物时,尽量避免购买食物标签中标有:氢化植物油、人造黄(
奶)
油、人造植物黄(
奶)
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等字样的食物。
20.
概括说一说为什么氢化油被发明后很快就“
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
。(3
分)
21.
选文第④
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22.
选文第⑤
段加点词语“
可能”
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2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人造黄油的化学名是氢化油。
B.
青少长期食用含氢化油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发育。
C.
一个人只要摄入了占身体总热量5
%的氢化油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D.
专家建议,在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购买食品标签中标有氢化油(
或与氢化油同等成分的物质)
的食物。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
因为氢化油价格便宜、易于保存,还能改善食物的外观和口感。(3
分)
21.
作比较、列数字(2
分)
把脂肪与反式脂肪在人体内代谢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对比,突出说明反式脂肪在人体内代谢所需时间之长。(2
分)
22.
不能去掉。(1
分) “
可能”
表明不确定,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不是一定的。若去掉则改变了句子的原意,不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
分)
23.C(3
分)
14.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为什么氢化油被发明后很快就“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5分)
答:因为氢化油价格便宜、易于保存,还能改善食物的外观和口感。
15.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说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两个具体的数字将脂肪与反式脂肪在人体内代谢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对比,突出说明反式脂肪在人体内代谢所需时间之长。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人造黄油的化学名是氢化油。
B.青少长期食用含氢化油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发育。
C.一个人只要摄入了占身体总热量5%的氢化油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D.专家建议,在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购买食品标签中标有氢化油(或与氢化油同等成分的物质)的食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555159.html
相关阅读:长沙市中考阅读《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附答案
《铺地莫忘透水》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高分指导:说明文阅读题技巧指导
《谈白菜 李锐》阅读答案
《声音:让你又爱又恨》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