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须要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心理特点和不同学科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的内容设置,把看似静止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灵动的生命过程,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知识世界,在探索未知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从发现未现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在学习知识中体会生活的乐趣,进而提高生命的价值。基于此,我在初中数学这门基础、浅显、看似枯燥无味的学科教学中,有着如下的思考和实践。
一、尊重学生,融洽情感,使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萌发于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之中。
作为一名女性的数学教师,由于任教的课时数量少,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很容易在学生的观念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而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她上的课。有鉴于此,我在平时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参加学生的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使得学生由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数学这门课程。
对于一时有些后进的学生,教师的态度尤其不能盛气凌人,生硬粗暴,相反的倒是应该循循善诱,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他们。只要他们有进步,哪怕是些极其微小的进步,都表扬他们,或者奖给他们一本印有他们喜欢的偶像封面的硬面抄,或者奖给他们一块糖果。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从感激老师开始,转化为从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再到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正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使学生“信其道”,得从使学生“尊其师”开始。
二、创造情境,引导学习,使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于环境使然的潜移默化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理性成分在逐渐增多,而感性成分在不断减少。学生对教师的能力、学识和个性的认可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动之以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具体的做法之一,就是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特定情境的驱动之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实践中,我经常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与学生进行以数学为内容的猜谜语、做游戏的活动,来创设良好的情境。
在讲有效数字与近似数时,我引进了“无效数字”这个词,什么数字是“无效数字”?例如0.003020这个数字,数字3之前的所有的0都是“无效数字”,其它数字都为有效数字,“无效数字”这个概念虽然在书本上没有,但我借用这个通俗的词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再通过学生讨论“无效数字”这个模糊的概念,使得学生的学习情绪昂扬亢奋,再辅之以几个习题的练习,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有效数字与近似数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而且正确率很高,课堂教学“活”得很精彩。
三、就便取材,因势利导,使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习惯于自己动手、举一反三的自我成才成人的实践之中。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还在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关注性的内涵,逐步从对于成人的依赖,转变为对于成人的反抗,其本质是在对于成人的反抗中寻求自己的独立成人。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我让所有同学准备一个设计、制作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墨水瓶包装盒,了解它展开后的形状,根据它的展开图来裁剪纸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做的非常投入。在操作中,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让它们在操作中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然后小组分工,讨论交流,最后集中讲评。这样,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有教无类,有的放矢,使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植于群体和个体、成才与成人的对立统一之中。
初中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高端,又是由儿童走向少年的开端,处于人生心理上的断乳期。初中阶段数学科目的学习,和初中其他课程的学习一样,对于初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初中生是个体的集合。个体与整体的属性并不等同。因此,在强调有教无类的同时,要注意初中生个体的差异性。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多样化、个性化、趣味性的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课堂内外经常开展一些计算比赛、改错比赛、编题比赛等等活动,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群体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措施。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的差异,比赛分层次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使得学习数学的兴趣牢牢地扎下根来。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根据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端正学习数学的动机,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进而举一反三,激发和培养其他学科的兴趣,提高其它学科的成绩,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辩证过程。
论文中心,作者:艾晓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734062.html
相关阅读:这个暑假学生要做什么?家长该做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