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是一种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老师精心备课,细心讲解,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学生事前预习,事后复习,认真听讲,积极地思考。这是我们理想的教学画面,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往往如此,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学生厌学的现象愈发严重,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和教育目标的不容忽视的因素,造成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是多种因素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学生内部原因。此外还不能否认有社会的影响。
学生“厌学”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去也有个别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只不过近几年已经越来越不容坐视了。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和与学生的交流得以了解到发生“厌学”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错误的学习动机,难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学习内部动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紧密相联,互为因果,不同的学习动机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既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又制约着学习效果。这些厌学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低下,足以说明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具体表现为:
1、学生实际角色和社会期望存在差距
学生角色偏差会造成学习上的冲突,很明显,由于某些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因而难于增强学习的责任感,无法履行中学生角色的义务责任,没有把学习当作每日的必要劳动,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非学习的活动上,离教学要求、家长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
2、学习需要层次较低,制约着学习的内部动因
由于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不高,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在课堂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
3、对于学习的兴趣处于低的水平
这些厌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课堂上难于集中精力,开小差、讲小话或搞小动作是家常便饭,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以八年级两个班共120名学生进行调查表明,课堂中能集中听课的只有40人,占33.3%,而时常分散精力和开小差,对学习数学无兴趣有80人,占统计人数的66.6%。因此,课堂中这些学生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在调查的学生中,积极思考的只有30人,占25.0%。从总体来讲,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对学习难于产生推动力,对学习兴趣大多只有“有趣”,难以达到“乐趣”和“志趣”的高水平。
4、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厌学”。
这部分学生当中又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天生就比较调皮,在文化学习方面心静不下来;第二种是家庭管教不力,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或是独生子女受到过于溺爱等,而纵容了孩子的文化学习的荒废;第三种是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和教学水准相对低下,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以至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没有了热情等等。
(二)、脆弱的基础知识,承受不了繁重的学习任务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一门课程的保证,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更是如此;造成初中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问题的结症就在基础知识上,这是因为:
1、原有基础的薄弱,使学习力不从心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毫无疑问,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进入初中阶段接受教育,从心理上会使一些学生造成学习方面的惰性,这些学生在小学教育中实际上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在进入中学阶段,新旧知识很难衔接起来,稍微疏忽就很难适应中学课程的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越发感到在学习上力不从心。
2、低水平的理解接受能力,学习效果难以达到期望值
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到,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往往学习主动性也不强,在学习上一般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对数学的很多概念、性质都感到很难理解。调查表明这些学生有75人,占调查人数的62.5%。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他们一般仅满足于字面的理解,浮于表面,很难达到解释的理解、批判的理解或创造的理解,理解水平末能达到深层次,日积月累,上课就会一知半解或根本就听不懂,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自然难以收到好的成效。
3、基本能力水平较低,学习亦难进入角色
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这些学生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往往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相应较低,达不到学习的基本条件要求,因此很难驾驭这门学科知识的本领,就连一般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和解题的思维能力都比较低下,对于解决、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难于形成,有些连最基本的解题书写格式都不会写,学习无法进入角色。
4、少数学生不是自愿学习的。
这些学生之所以在学校里学习完全不是出于对学习的热爱而是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多是家长望子(女)成龙之心太迫切所致,还有少数是家长根本管不了学生,被当作包袱甩到学校的。这就导致他们大都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来自社区、家庭和学校中不良的风气影响,滋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校的教育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家庭及周围社区一些不良的风气给学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严重地干扰着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学生难教”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通病,原因在于:
1、人和与地利,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由于学校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我校生源来自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学生,不言而喻,各方面的素质相对偏差,很多学生的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或自身的素质所决定,对学生学习教育持放任自流的态度,(调查表明有80份,占调查人数的66.6%),平时缺少强有力的监管,种种不利的外部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随意性。
2、价值观的偏向,给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潮无凝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加上来自某些不良影视作品的直接影响,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怕苦怕累,不愿学习等等不良现象,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不健康的学习心理,把学习引入岐途
学习环境的先天不足和自身产生惰性会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往往缺乏主见,看到同伴或周围的同学有些不认真学习,自己也跟着无心向学,抱着随大流的思想,容易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这种心理倾向的产生,给班风、学风建设也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难于形成。
(四)、教育教学上的原因
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价值的主要途径,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教学又是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进,只有双方协调地进行,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生出现厌学,说明在教学中产生了教与学的失调,原因出自哪里是值得深思的。
1、学科教学特点的不当处理,使学科教学缺乏生气
由于学科的特点所决定,数学课的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缺乏生动,再则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性大都容不得半点的感情色彩。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若不注意。一般都显得墨守陈规,如果处理不当,不轻意跨越雷池,课堂就缺乏生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数学课枯燥无味,高深莫测,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直至厌学。从调查的结果表明,具有这些心理的学生共有107人,占调查人数的89.2%。
2、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方法,使部分学生难于招架
目前,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刚起步,在这样背景条件下,由于应试教育所决定,目前的数学教学虽然吸收了现代教学的先进思想,“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教学中的主流。但在任务重、内容难和时间紧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学方法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这样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也会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不注意把学生从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来教学,没有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关系,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某些学生在学习上囫囵吞枣,消化不良,从而增加学习困难,厌学情绪就会酝酿而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739521.html
相关阅读:九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