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二次开发:创新驱动中药产业跨越发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也是重要的民族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原因,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中成药临床定位模糊、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过程风险管控薄弱,这些因素制约了中药品种做大做强,品种多而小。近万个中成药品种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仅百余个,过十亿元的大品种缺乏。

临床需要“好药”,产业需要“大药”,如何培育质优高效的中药大品种,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重大科技问题。分析制约中成药品种做大做强的因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中药自身复杂性和科学研究的滞后,主要包括五大瓶颈问题:临床定位宽泛,药效物质不清,作用机制不明,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水平低下。

围绕做大做强中成药品种的重大需求,促进中药产业向科技型、高效型和节约型转变,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带领课题组率先提出了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策略,经历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及推广应用,构建了中成药临床准确定位、药效物质整体系统辨析、网络药理学、工艺品质调优和数字化全程质控等五大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了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有力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换代,使中药大品种不断涌现。

主要科技创新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原创性提出中成药二次开发理论、方法与技术策略,创立基于系统工程学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形成高科技与中药产业融合发展特色。(2)建立了基于临床循证评价的中成药临床定位技术。针对中药品种多,适应症宽泛、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建立了中成药临床定位策略与方法,明确品种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临床定位,科学指导二次开发研究的方向和内容。(3)建立了基于整体观的中成药辨析技术,系统性辨识中药化学组成、药效物质、有害杂质及主要成分体内过程等;创建了基于药效及体内过程特点的中成药质检指标辨析技术,将化学组成、药效物质及体内过程的研究结果整合到质量检测标准,显著提升药品质控水平。(4)构建以系统药理学为核心的中药作用机理多层次研究技术平台,应用于中成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辨识;率先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释中药多组分/多通路/多靶点/多途径整合调节机制,并创建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药效评价方法,为揭示中药作用的网络状复杂关系提供了关键技术。(5)首创中药制药过程系统工程技术,建立了中药制药过程分析、建模及优化方法,对制药过程进行系统辨识及综合调优。将过程参数检测、工艺品质调控、质量风险管控、数字化平台与制药工艺设备等同步进行系统优化设计,构建基于绿色制药理念的高品质中药制药工程体系。(6)创建了中药制药工艺品质调控与优化技术,解决了中成药化学成分复杂,工艺参数与药品质量关系不清的难题。围绕提高中成药的质量,从制药工艺品质入手,科学设置制药工艺品质调控点及质控指标,以量化模型取代传统经验,精准控制工艺参数,实现提高药品批次间一致性及节能减排目标。(7)提出中药制药过程质控理论,创建了药材?成药质检、制药过程质控与制药工艺品质控制相融合的“三位一体”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创立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测技术,为大幅度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项目从解决中成药品种个性化难题起步,聚焦于突破中成药二次开发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开辟了中药制药技术升级路径,研究成果无缝转化,对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本项目完成的32个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销售额过亿元品种由3个增加到12个,销售额达50亿元,累计销售额超过200亿元。项目技术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应用于近百家中药企业。通过推广实施中药二次开发战略,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提高了中药行业集中度,过亿元中药品种增长了3倍,年累计销售额达1200亿元。中药二次开发引领了中药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并荣获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历时8年,用实践证明中成药二次开发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创新驱动中药产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推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服务医改、惠及民生,可为重大疾病防治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药物,对保障我国医改成功,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881566.html

相关阅读:中考生谈学习方法:做题及时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