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夏至特点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一地理总结之夏至特点】,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总结: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99958.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