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涌现。反复可连续,也能够间隔。(初中语文第六册《温习提纲》)
或者说,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黄伯荣、廖序东《古代汉语》下册第》529页)
或者说,为了强调语意和充足地抒发感情,有意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办法叫反复。(王漫宇《修辞格的利用》第58页)
或者说,在统一句式或句群中应用雷同的词语或句子,以收到强调凸起或照料响应的后果,这种修辞方式叫反复。
(余致纯《新系统语法及修辞》第331页)
或者说,屡次地使用相同的词、词组(又称短语)和句子,突出强调某些内容或思惟感情,这就叫反复。(《和小学谈修辞》第64页)
或者说,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思维感情,特意重复应用某个词语或句子,这样的修辞伎俩叫反复。(王勤《修辞说略》第137页)
或者说,依据表达的须要连续或距离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以抒发强烈的感情,抒发深入的意思,或借以分清文章的脉络档次,以增强语气的节奏感。这种辞格叫反复。(《修辞学词典》第45至46页)
反复又叫(重复),它分连续反复和隔离反复(又称距离反复)两种。例如:
[1]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消亡。(语文第一册八课《记念刘和珍君》)
[2]总理呵!咱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寓居在太阳升起的处所,
你永远栖身在人民心里,……
(初中语文第三册二十一课《周总理,你在哪里》)
[3](啊!)大家都愉快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小学语文第十册十一课《》)
[4]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深谷之间的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初中语文第四册五课《井冈翠竹》)
[5]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跃地流从前,她喜欢;听晨风晚风微微地吹过树林,她喜欢。(初中语文第三册十六课《牛郎织女》)
[6]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国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公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机密杀害,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愕。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初中语文第六册十课《(友邦惊诧)论》)
例[1][2][3]是连续反复:即某个词语或句子衔接反复呈现,旁边未被其它词语或句子隔开。[1]用(缄默)连续重复两次,有力地表白了对反动的北洋军阀屠戮爱国学生极度懑愤的感情。[2]连用二个(就在这里)和三个(在这里)、四个(在一起),暴露出对周总理无穷酷爱跟悼念的深沉情感。[3]连用两个(雨来不逝世)活泼表示大众发明雨来还时的惊喜交加的心境,使受到强烈的沾染。[1][2]两例是词组的持续反复。[3]是句子的连续反复。
例[4][5][6]是间隔反复(又叫隔离反复)。[4]是词组的间隔反复,间用三个(一天比一天),表现了井冈隐士们不怕艰苦,无私劳动,用双手发明了越来越多的财产。[5][6]是句子的间隔反复。间用四个(她爱好)刻画出织女热爱美妙多趣的世间生涯。[6]隔用三个(她们不惊诧),以赫然的对照使(友邦人士)暴露无遗,对比中有反复,加强了揭穿、怒斥敌人的力气,使人们对(友邦人士)觉得大发雷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iyu/8542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