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电影片段里面,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催眠镜头:一块怀表在眼前来回晃荡数次,人就不知不觉进入了“睡眠”状态……
催眠,一个对多数人而言依然生疏而神秘的词汇。它是否真能解决那些失眠人群的困扰,它是否会让人做出违背意愿的错事,它是迷信还是科学,是魔鬼还是天使?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记者近日和催眠师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并亲身体验了被催眠的经过。
催眠环境很简单
吕承谕是美国SAPA(中美应用心理学研究院,是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一家国际性综合性应用心理学研究与教学机构)国际临床催眠治疗博士生导师,现常住杭州,曾因在青少年心理帮扶方面的贡献,于2005-2007年度荣获共青团杭州市委授予的优秀志愿者称号。
当日,吕承谕正在房间内为一名失眠患者做催眠治疗。房间很安静,灯光相当柔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睡眠环境。而房内的布置也很简单,除了一张柔软床铺外,最大的摆设物就要算橱柜了。橱柜里面放有类似怀表的水晶球、节拍器、沙漏和音乐播放机。而吕承谕正坐在床沿和闭目平躺的患者交流。
吕承谕告诉我们,无论是水晶球还是沙漏,它的用处无非就是让被催眠者专注于它,“专注久了人会产生疲劳感,就很容易被催眠”。但在实际操作中,催眠师很少用到这些道具,只要进行言语沟通,就能让患者专注于某样事物中。“所以一般来说,道具多用于舞台表演和催眠秀。”但播放机有时还显得较为重要,舒缓的音乐可以让人精神放松。
发呆和做白日梦就是“催眠”
在休息间,我和吕承谕交谈起来。电影里“神奇”的催眠表演容易让人把它看作是一种巫术或伪科学。但吕承谕说,这是人们的误解,催眠有它的科学理论依据,并没有什么可怕。
他随手拿出一张纸,用笔在上面边画边做解释。他说,医学上,通常用β波、α波、θ波、δ波表示脑电波活动的四种状态。在β波段,人的脑电波非常活跃,也就是处于清醒状态。α和θ波段,人的脑电波活动趋缓,这正是催眠的状态中,其中α波为浅催眠,θ波为深度催眠。而到了δ波段时,脑电波活动已经非常缓慢,这说明人已经完全进入了睡眠当中。
“其实不用催眠师,自己也能进入催眠的状态。”吕承谕说,比如发呆、做白日梦这就是一种催眠状态,你能感觉得到身边人在说话,但你并不清楚他们在说些什么。“只是自我催眠只能进入浅催眠的α波,而催眠师则能带你进入更深的θ波。那时的你,才会更加轻松,感觉思绪在空中飘荡。”
催眠实为心理治疗法
“催眠并不等于睡眠,那是一种误解。”吕承谕说,催眠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为了治疗失眠,失眠往往由心理问题造成,不从根本上解决,失眠也就难以得到根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uimian/50818.html
相关阅读:催眠与暗示
调和身心息 打通任督脉
催眠技巧大全-23神奇电视法
打开心灵的黑盒子
催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