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孝经读书笔记范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后感1000字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孝经读书笔记范文

  由《孝经》及“孝文化”所想到的 春节到了,千千万万远在他乡的游子不顾天远地隔和旅途辛苦,还是要选择 回老家过年。中国人对“年”的痴迷,几乎可以与宗教虔诚相比拟,这种虔敬之 心,很大程度来源于中国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

  “事亲孝父”观念流风余韵所及, 使得中国人一到年关,就情不自禁想到要回老家看望父母、拜奠先人。 中国式过年的主要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就是尽孝。 回家过年是尽对家庭尤其 是父母的责任,年复一年的过年仪式,又强化了这种责任,使之成为一种不言自 明的文化无意识。而形成这种文化和价值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深植我们中华民 族文化血液里的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莫过于《孝 经》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孝”被孔孟诸儒大力宣扬并成为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生生不息,实际上有其生成的社会背景。有学者指出:儒家 的种种伦理观念、道德价值,其实都有一个适应当下生活即“用”的需求由来; 还原到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状态, “孝”承担了至少两项极为重要的社 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养老”

  。农业社会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只能实行家庭养 老,强调孝道就是督促子女负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孝”既然与生活保障的经济 需求有关,子女问题就不是一个简单生育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所以中国向 来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早栽秧子早打谷,早生儿子早享福”等说法。

  其次, “孝”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的体现。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社会是由家庭组 成的,而家庭是我们彼此最先也是最后情感归依,子女因此是父母老时给父母的 最大精神慰藉。 而生活即“用”的变化,产生对某些需求的改变,自然就会带来文化和意识 形态的变化。最近百余年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中国逐渐成为“现代国 家” ,形成高度发达的市场社会,人口流动也空前增加,这对“孝”等传统价值 明显带来了冲击,传统“孝”道一些礼节仪式,在日常生活中已难以实践。同时, 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体制的逐步建立,也使“孝”所承载的养老功能削弱, “孝” 道内涵的社会经济性质有所淡化。然而,却还是不能武断地说, “孝”在今天可 以完全地抛弃。

  “百善孝为先”“孝乃人之本”等等观念仍旧深刻影响着我们。如《孝经》 , 的第七章——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 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虽然,这些与现今我们的社会,可能相去甚远,但 大道于同。 “孝”至少可以使家庭和睦,并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再如《朱子家 训》中所言“教子要有意方”“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当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如“父 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会这句话, 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再如“三年之丧”,显然对于现 今的人们早已不适用,且没有这个必要。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 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duhougan/703296.html

相关阅读: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
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1000字
高中读后感作文:《罗密欧与茱丽叶》
西游记的读后感1000字
麦琪的礼物读书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