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教室里的交往,我们更加重视的往往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如何,注重在师生交往中学生学到了什么,但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作者更重视的是学生之间的交往,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倡“让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在这种激荡和碰撞之下显然存在着偏离教师教学思路的可能性,但作者却把这种可能性当作生成的契机。
我总以为教室中的生成是偶然,但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能够生成并非全是偶然。首先学生并不应该作为“集体”进入教室的意识,“教师要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要“洞察其差异之间相互学习的可能性”,找到教室中能够产生生成的可能性。当生成的契机产生时,教师如果对这种契机不敏感,可能教学就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下去,当生成的契机产生时,教师要能够够探究学生思路中的逻辑世界,探究学生发言或行动的逻辑,从这一逻辑出发,把学生和教科书、学生与学生连接起来,让每一个学生的想法相互碰撞、呼应。
这一思路无疑能使得教室中的交往更加深入、更加丰富,与这一思路相对的是佐藤学所批评的“想轻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维持秩序”的思路,但对于刚工作的我来说,可能先要做到的是能够控制教室、维持秩序,创造生成是以后努力的目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dushubiji/1035060.html
相关阅读:《楚辞》2000字读书笔记
《超越智商》读书笔记
《笨笨熊种橘子》读书笔记350字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00字
《开放的时代 开放的教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