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是群情迸放、文化灿烂的时代,“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鲁国《春秋》记录了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79年共244年的史事,中间经历了12个国君,现在我们所说的春秋时代,基本上就是指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史学界对春秋社会性质主要是两种意见,或说是封建社会,或说是奴隶社会末期,总的来说,这是中国奴隶社会最后崩溃、封建制度由萌发到行将脱胎时期,所谓深刻变化,就是指这个意思。春秋这个变革时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上承夏、商、西周统一王朝,下启列国并立、互争雄长的局面,先前至少从表面上维持着统一的国家,到这时分裂成五颜六色的碎块,盘根错节的古代宗法网络,开始分结解纽,在这个时代,经济基础在变动,个体手工业独立开业了,从前人烟稀疏、聚族而居的邑落之间有了异姓杂处的城市。社会结构在变化,由上层衰落和下层上进的士阶层壮大起来,成了新兴势力的政治支柱,宗法血缘的纽带,到处被新的行政区划所割断,曾是王侯子弟世袭一方的采邑,不断地化作由政府官吏治理的县郡。政权结构在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变而为“自诸侯出”,而变而为“自大夫出”,最后,卿大夫的家臣们也起而攫取政柄了,周王的权威一落千丈,王室的安危取决于诸侯、霸主的向背,国君的废立由卿大夫操持,国人、役人、工匠、奴隶们彼伏此起地攻击贵族奴隶主直至国君。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在变化,诸侯僭越天子、大夫僭越诸侯的礼数,频繁地发生着,公布成文法,创制刑书,否定了传统的奴隶主贵族的习惯法,成了新兴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锐利武器,专门接受与传播文化的文士阶层形成为新的知识分子集团,与学在官府相对的民间私学首创起来了,在神道、天命等专制思想下面,萌芽着早期的民主与法治的学说,重视人力,否定神权的各种议论提出来了,社会的阶级地位可以互相转化的全新的思想产生了。变革渗透到各个领域,啸聚山泽的起义、国都内的武装斗争,发展了步兵军种,奴隶的解放为这种武器提供了充分来源,从此步兵取代战车甲士的独占地位,井田制的崩溃、作战地形在变化、军队成份的更新、铁兵器的使用都一起促进着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新的战略战术层出不穷,军事科学创立了,兵家出现了。就是在这样的变革基础上,社会的旗帜上方才第一次写上“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的盟词。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关于权力和财产分配的制度,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的是官吏制度,进入春秋,等级制和世官制还盛行了相当一段时期,但是随着宗法制的动摇,等级制和世官制也逐渐衰落,其结果在官制上出现三个重要的变化:一是地位低的或非血缘关系的人进入权力中心,二是各国间人才的流动,三是俸禄制度的变化,任用官吏不限于身分等级,不限于本宗本国,这就打破了宗法制的血缘束缚,使真正有德、才者能发挥其能力,大有益于社会进步。谷禄制度使官吏无土地人民作为割据的物质条件,受任即为官,免官则为民,国君操有官吏的任免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官吏制度上的这三个变化,是春秋、战国间政治制度上的一大变革。这之间经历了齐桓公尊王攘夷、晋国的兴起、秦穆公称霸西戎、楚庄王问鼎中原、晋国霸业再起、田氏代齐、吴楚交兵、吴越争霸和越灭吴,春秋中、晚期,晋国的政治斗争,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春秋中期是卿大夫与君主争夺权力阶段,春秋晚期是卿大夫之间争夺权力的阶段,但总的趋势基本上却是沿着加强中央集权制道路前进的。
吴越争霸的结束,是春秋一代大国争霸的结束,也是春秋历史的尾声,经过春秋时代的深刻变革,历史进入战国时代,社会呈现了一派新的面貌,由量变到质变,战国时代的政治斗争具有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性质,这时期的争霸战争已经是争取封建统一的斗争了,新兴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贵族,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其变革都是空前的,这时,几万户的城市兴起了,交通发达了,货币流行了,以灭国、消灭有生力量为目的战争规模扩大了,战役的频繁,军额的扩大,常备军的普遍建立,将相的分职、城市的设防,长城的建筑。。。。都是这个时代新出的现象。新知识阶层的壮大,养士之风勃兴,布衣卿相之交通王侯,各色学术流派林立,他们游说列国,纵横捭阖,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这是新社会制度建立时,反映到思想意识领域里的深度。统治阶层的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完全揭去了昔时温文恭让的面纱,这是社会新旧变化在礼制、道德观念上的明显反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dushubiji/1291030.html
相关阅读:《楚辞》2000字读书笔记
《超越智商》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00字
《笨笨熊种橘子》读书笔记350字
《开放的时代 开放的教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