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中学高二(17)班 沐以恒
他说:“我所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他说:“我们有过各种的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就像是一片极明亮的溪流在心内缓缓展开,鲜活灵动。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溪岸边没有奇崛的山峰亦没有幽邃的深林,遍布的唯有葱茏的草木,欣欣向荣而又悄无声息的生长着,在一片宁静安详的阳光里。
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读汪老的文字,便觉得他已洞悉天地间草木的秘密,他对这些生长的物象充满了无比单纯的喜爱,就仿佛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守护着他心底的秘密花园。或许对于他而言,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次生长就是自我的一次灵魂抒放。正因为他懂了,他才能用文字构造出一个被众人遗忘的独属于他的世界——草木的世界。
他开篇即道:“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他就那样简单且平常地为旁人讲述着草木的故事,有芋头、菊花、枸杞、虎耳草、还有丁香、葡萄、杏、石榴花,他的文字很淡。像空气一样,但只这样的一句“雪是厚重的,不透明。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便可使空中弥漫开清新的泥土味,令人不能轻易丢弃,我还极爱他的《葡萄月令》,节气里的按时生长,上架,抽枝,开花(淡黄微绿的小花)……我可以轻轻读着,在不同的时光里与汪老一同见证了自然万物的有序存在。
欧阳修曾在《秋声赋》里说:“草木无情”,而往昔的我也在半信半疑中错过了许多,雨季里成熟的杨梅,青草间蹦跳的蟋蟀,小石岸上无名的野花,枯叶间穿松的蚂蚁,曾几何时有那么多美的馈赠在我身边,我却不得而知,又曾几何时,有那么多生命的多情在我眼前摇曳,我却熟视无睹,直到《人间草木》中那一篇至纯至净至诚至性的散文让我窥探到自然那收藏在有限之中的无限情感。的确,草木怎会无情,只不过它们把自己的情感掩饰得太好,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得见罢了。
我会想,为何我们能与汪老见相同之物,却无法作相同之思?我们又为什么不再拥有汪老那种与世界万物相融的和谐?通俗、家常、平淡、亲切,充满烟火之气却不流于世俗,这样的文字似乎已绝迹于现代社会成为一代士大夫的绝响,我一遍遍去读,读“大青山到处是山丹丹,开七朵花,八朵花的多的是。山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这支流行歌曲的作者未必知道,山丹丹过一年多开一朵花。唱歌的歌星就更不会知道了。”读“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呢?螃蟹的样子很凶恶,很奇怪,也很滑稽。凶恶和滑稽往往相似。”我仿佛有些明白了原因。对于生活,汪老“懂”,我们不懂,这个“懂”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看待生活的视角和对待生活的姿态。而汪老师则把自己的生活在草木间映衬出来,他的率性自然,随遇而安,他的乐观豁达,恣意洒脱,他不拘于困厄是因为他在草木上看见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宁、节制、自在、快活的人生,他不追求惊涛是因为他从草木里悟到了平淡尔雅清灵秀异的生存美学,他的草木即是他的世界,草木的情即是他的情,他什么也不求,但求如人间的一棵草木,慨然独立地生长在天地中。
张九龄写:“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汪老怕是对这句话体悟最深的人。
《人间草木》的智慧就是草木的智慧,是一个人生的智者的生存美学,读之,满怀敬意。
致敬汪老,致敬草木。
简评:春风化雨,文字化心。读这样的文字,心灵就像被洗过一样。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可谓清音独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dushubiji/1336076.html
相关阅读:《超越智商》读书笔记
《开放的时代 开放的教育》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00字
《笨笨熊种橘子》读书笔记350字
《楚辞》2000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