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三国志》第一单元读书笔记(07?09)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07??读《陈思王曹植传》
我们都听过曹植才高八斗的典故,《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能有谢灵运这样的评价,可见曹植的才华非同凡响。《三国志》中也说“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关于曹丕和曹植争储,裴松之《三国志注》中还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魏王尝出征,世子及临?侯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世子怅然自失,吴质耳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欷,於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曹操曾经几次要立曹植为太子,后来因他“任性而行,不自?励,饮酒不节”,而对他失望,而他的兄长曹丕则行为谨慎、与曹操周围的人谦和相处、“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约一千六百年后,相同的故事也发生在清朝。道光皇帝晚年最钟爱聪明能干的六阿哥奕䜣,但是四阿哥奕?立储在先并且素有贤名,所以对传位的事犹豫不决。一年春日,道光皇帝领诸皇子往南苑围猎,考察诸子身手。奕䜣表现最为突出,几乎箭无虚发,面露得色。奕?无法竞争,便依照老师杜受田的授计,未放一箭。道光皇帝问其故,答道:“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争高低。”道光高兴地说:“此真帝者之言。”但此次小胜并没有打消道光皇帝的顾虑。道光皇帝临死前,又一次将众皇子叫来,最后考察以立皇储。杜受田深知奕?辩才不佳,便教其如此如此。是时,六阿哥对道光的垂询对答如流,奕?却只是跪在地上抽泣流泪,道:“儿臣日夜对上苍祈祷,惟愿皇阿玛早日康复,此乃国家万民之幸,儿臣之幸也。”最终以亲情坚定了道光传位决心。对比之下,不知是否杜受田是因读过《三国志注》才有此高策?
如果将争储作为事业目标,我们不妨分析下这其中成败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对于曹植、曹丕、奕?、奕䜣,在才干上差距不大,这是争储的必要条件,曹丕也是“三曹”之一,奕?“素有贤名”,并且才华稍逊的曹丕、奕?都有长子的优势,名正而言顺,可见差距并非不可企及,之所以成败有别,关键在于高手过招,看谁会犯错误。
其次,曹植的谋士是杨修,裴松之注引《世说新语》:杨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罗贯中在写杨修之死时,是因为“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被曹操所杀。六阿哥奕䜣的师傅是卓秉恬,20岁即“嘉庆辛西科乡试中举,并联捷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但“时九卿会议,一二王公枢相主之,馀率占位画诺。秉恬在列,时有辩论,不为用事者所喜”,曹植、杨修、奕䜣、卓秉恬,都是少年得志,这样往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才华横溢的人,可能会过分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无法看到自身的弱点和给周围不如自己的人以生存空间,在斗争中往往遭妒与树敌,限于被动。
曹丕的谋士吴质相比之下并没有名动天下的才华,而咸丰的老师杜受田46岁才中进士,他们过往的经历更少一些浮夸,而多一些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因而能够谋略周全,洞悉人性,顺势而为。
最后,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吴质、杜受田对于竞争之术揣摩之深刻: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方式行不通,不如以迂回的、柔弱的方式藏拙示孝,柔弱胜刚强,这正是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08??读书选摘
《魏书.武帝纪》是《三国志》的第一篇,记述了魏武帝曹操的不平凡的一生。书中曹操以他自己的雄才大略,统一了我国的北方,奠定了魏国的基业。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可谓是见仁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曹操确实在政治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而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目光远大,有治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在走上仕途之路后,他并没有满足于汉王朝给自己的官衔,于是弃官而去。在董卓决定重用曹操时,曹操并没有为功名利禄所诱,他看清了董卓的真实面目,知道董卓是必然失败的。于是他逃离国都,散尽家财起兵反对董卓。后来,在各位诸侯都在拼命争夺自己的领地时,曹操果断地采取了谋士的建议,进入国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以后打天下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第二,善谋势。在风起云涌,天下大乱,“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动乱年代,曹操为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审时度势,高人一筹,鲜明的打出了“忠义”的大旗。旗帜就是纲领,旗帜就是导向。在军阀混战、农民起义爆发的诸多派系中,大家都在忙着抢占地盘,扩充实力,为个人小集团谋利益。唯独曹操竖起了“忠义”的大旗,颇有号召力。他揣测透了人民不喜欢战争,盼望的是国家的安定,社会的稳定。而“忠义”的含义就是辅助朝廷戡乱,“以顺讨逆”,维护大一统的东汉王朝,早日结束战乱,合民心,顺民意。
第三,善用人。曹操账下的文臣武将重多,人才济济。曹操和袁绍曾经有过这样一番对话: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段话充分表明了曹操一生的战略,那就是多用人才,帮助自己打天下。曹操对所有的人才都给予充分的信任。在官渡之战之时,许攸叛离袁绍来归曹操,劝曹操攻打袁绍的屯粮之所,曹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的决战,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但是曹操对许攸丝毫不怀疑,亲自带兵去攻打袁绍的屯粮之所。袁绍果然大败,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曹操用人不疑,但是他同样疑人不用。在白门楼下,吕布想要投奔曹操。但是曹操却认为他反复无常,轻易就被他人利用,于是果断地杀掉了吕布,这一点足以表明曹操疑人不用的性格。对于人才,曹操知人善用,重视人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智囊团,为自己日后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四,有容人之量。例如张绣曾经反叛过他,并且叛乱中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但是张绣再次投降时曹操却能不提往事,热烈欢迎,并给予他丰厚的奖赏。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成功做到了这点,所以他的成功也顺理成章。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是得不到手下人拥戴的。
曹操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叱咤风云数十年,开创了魏国的基业,陈寿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确不足为过。
09??读书选摘
读了3国志,感觉曹操的人物最值得回味,其人生最为精彩,其性格也极其复杂,职业习惯,忍不住想为其写一份考察材料,聊以自娱。
政治素质好,大局观念强,能够始终坚持汉朝刘姓天下的政治体制,尝试在盛世末年为能臣,有所作为。政治敏感性强,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宁愿自己逃亡也不与董卓为谋。即使实力具备,也不废汉称帝。
善谋略,较长时间从事英雄争霸,军事斗争能力强。出身干部家庭,少年就习兵书,通权术,任侠放荡。起于郎官,旋即任洛阳北部尉,敢抓敢管,作风泼辣,不畏强权,棒杀违规官僚,莫敢犯者,名震朝野。后历任地方长官,均尚刑名,建法制,治内清平。后被迫起义兵于陈留,首得卫姓资助,有财务保障,家族力量鼎助,始走上带兵打仗的争霸道路。董卓废帝杀后,曹操举义兵,各路诸侯响应形成联军,但时操力量声誉不够,无法统领全局,义兵不动内耗无法促进。终于自己创业,募兵屯田找根据地,后代理滚州牧,明奖励、示降路、设奇兵,击败兵收编青州黄巾军,实力大增,自此有争雄资本。走上争雄道路后,能够比当时的英雄更有政治远见,在群雄并起纷争的年代,能够奉帝蓄力令天下诸侯,举起在当时算是最为正义的天子旗帜,比起董卓废帝、袁绍另立、袁术自立,更深谋远虑,境界更宽阔。与用北四洲的袁绍在官渡一决雌雄,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树立士气,坚持拉锯战以求突破,获得许攸探得对方军情,奇袭乌巢,大获全胜,树立霸主地位。之后长期征战,数不胜数,虽数败于对手,虽然赤壁之败,但总体胜多败少,实为世上少见的军事人才。
气量宏大,善于用人、敢于用人,组织领导和驾驭大局能力强。曹操能够成功霸主地位,关键在善于用人,敢于用人,与其度量宽宏关系密切,最务实的是敢于打破用人观念束缚,凡人有才,都尽其用。尤以求贤令之出,改变了中国人才选拔的体制机制,从察举向荐举转变,为士人阶层成型的重要事件。曹操善于用人,洞察人性是其重大原因,知道人之所求,能够将利和义结合起来调动积极性,再加上对赏罚的分明,形成了从严管理的态势,敢杀敢剐,是故得心应手。曹操能够在众多豪杰中脱颖而出,重视经济基础也是其一大支撑原因,不是中穷兵黩武、搞只军政治,搞经济建设同时适当兼顾民生,使其能够有物质基础保证长期斗争,终成霸业。
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坚韧不拔。工作作风务实,爱说实话,令中常坦诚自己,遗嘱也不唱大高调。性格多变复杂,常以宽宏,时而小气,看似粗旷,又有绵有细。待人真诚,善于团结和带领天下人才。要求自己比较“严格”,踩了庄稼割发自惩,起兵之初,有了好处,先给手下兄弟们。
民主推荐情况:自从三国演义在民间流行,百姓对其了解不甚全面,推荐其任英雄霸主的人较少。
考察谈话情况:纵观正史野史,各路史家对其褒贬不一。
主要不足:统一天下有时急了些,遭遇赤壁之败;关键时刻有些不择手段,逃亡时错灭吕伯奢家门,为父报仇时杀戮百姓。
杂记一:
由曹操的笑而想起来的。太祖很多时候都在笑,但个中滋味,不在笑的形式,有痛、有憋屈、有畅快、有高兴……但选择笑,却是最好的形式,最有感染力的一种方式,最能让自己坚持下来的办法。相比其逃亡、兵败、枪林弹雨的军旅生涯,我们的日子真的平静,虽然时感不负重压,但却小巫见大巫,应该多些笑容,即使装的,即使勉强,即使无力,在自己看来,在别人看来,你还有再翻身起来的机会。
杂记二:
从曹操起家的过程而想起的。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两手抓才是王道,太祖虽也算出身干部家庭,年轻时有才有胆有略,但碍于龙生龙、凤生凤的现状,不如袁绍等人广负盛名,一开始虽也走进了仕途,却没有能够自己干起来的本钱。后经人资助,始有资金雇人,后又得衮州牧,再通过屯田养兵,逐步成长起来,井冈山根据地也和这个类似……古今规律同。
杂记三:
从曹操尊帝和不称帝想起的。相对来说,汉家天子在,由于思想惯性世人兼以其为正义的象征。在世人思想惯性未除,竞争对手太多的情况下,其能够不冒进,坚持时代的正义,尊重皇帝,也是其能够终成霸业的原因。
杂记三:从献帝赞扬曹操和让位文帝的两篇文章引起的。初看到这篇文章时,真的是大大吃了一惊,肉麻露骨到如此地步,金三胖看到都要受启发啊。我们越是把话写的好听,写的肉麻,后面要干的事情越是令人害怕,可能是行篡位杀戮之实,古今中外,大概如此。
两个疑问求书友帮助解答:一是感觉刘备除了刘姓出身,大半辈子都在又躲又跑,但世人兼认为其是英雄,曹操也与其黄梅煮酒论英雄,其中逻辑和原因?二是志的文字精炼,但经常在事件中穿插很多天象,又不道破其中道理,从哪里可以恶补天象知识,帮助理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dushubiji/877079.html

相关阅读:《超越智商》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00字
《笨笨熊种橘子》读书笔记350字
《楚辞》2000字读书笔记
《开放的时代 开放的教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