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滇池中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卷(文科)命题人:时豫昆 刘磊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5题。)1.“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对生活与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B.哲学源于实践活动C.哲学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2.11月21日是“世界哲学日 ”。下列关于哲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知识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一切知识的总汇3.“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A.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B.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揭示的是普遍的规律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产生于自然科学4.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预言都能最终实现5.从哲学的角度讲,下边漫画的做法①忽视了社会实践是哲学产生的基础②没有认识到思维离不开存在③否认了存在对思维的决定作用④否认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观点可以看出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一艘轮船在航行中遇到了风暴,逐渐下沉。船长大声喊道:“谁会祈祷?”船上的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的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正巧缺一个救生圈!”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A.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B.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C.是对唯心主义世界现的肯定 D.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讽刺8.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短短的一句话里面却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这些著名的大学都把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高高举起,是因为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首先体现在A.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培养人们面向现实、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唤起了人们的创造意识和科学实验精神C.可以使人们生活得更好D.哲学在批判中继承,又在继承中发展10.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旧哲学,从而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伟大变革。这主要表现在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因而不仅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而且在历史观上也是唯物主义的②它是凌驾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③它把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唯物论是辩证的,辩证法是唯物的④它是实践的唯物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12.“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意识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3.“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诡辩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4.“十一五”时期我国铁路建设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但高铁发展规模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地实际相适应。因此,解决好我国高铁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即规划过于超前、票价过高以及铁道部负债较大是当务之急。这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事业成功B.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人类认识规律就能改变规律,变害为利15.当下由“蒜你狠”到“蒜你跌”,由“豆你玩”到“苹什么”,……一系列反映物价涨跌的网络语言兴于人们的茶余饭后。这些网络新语的出现充分说明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6.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先生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17.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某省提出了“腾笼换鸟”思路,即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鸟”。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B.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实际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物质与意识是一致的1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C.诗人的认识受到他自己的心理感情的影响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19.笛卡儿对原本相互分离的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他把代数运用到几何上,使图形的几何关系以代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这说明A.人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C.获得真理就要敢于打破常规D.真理也会变成谬误20.中国的成语或谚语往往包含很深的哲理性,下列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A.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1.“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多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害”人的祸首。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尼古丁只是引起吸烟者对香烟造成依赖的化学物质,因吸烟致死的人群大部分死于亚硝胺、苯?芘引发的肺癌。这说明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B.人的认识是有限的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22.漫画中的做法A.没有发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D.是客观心主义的表现A.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B.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31.一些地方“送教下乡”、“送书下乡”,送的书是家电维修、房屋装修、养生美容,农民想得到的都是种植、养殖一类的书,农民只能望书兴叹。这说明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②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转化的④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32.绿色GDP的核心就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发展决不能“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决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材料体现了①做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要善于全面地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33.一家银行办公室的墙壁上写着“99+1=0”,意思是99分成绩加上1分不足,则工作等于0。“99+1=0”作为一种激励口号,有其合理之处,但它流露出来的“一丑遮百俊”的思维主要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 的相互关系原理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思维和存在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4.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因稳定而高速的经济增长被称为金砖国家,五国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巴西是重要的“原料基地”,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印度是“世界办公室”,新加入的南非则是“非洲的资源库”。这一现象A.证明了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B.说明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强调了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 D.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35.“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云南省昆明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002881.html
相关阅读:高二政治必修四二单元测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