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7.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 人本主义B. 积极入世C. 重道轻器D. 经世致用 “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禽及白雉诸特,颇以加祠……皆至泰山而然后去。”《史记》中关于汉武帝封禅的这段记载反映了 A.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完全实现B.儒学偏离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儒学始终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D.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形成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以天下之人”,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主张“众治”反对“独治”的思想B.体现了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的思想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产生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季的正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 .天文观测场所始建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有了专门的天文官.鲁国的天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清代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哀弦急管,声情并集,非大地快乐场中可得而拟议则也。”材料说明当时绘画领域 A.青绿山水居画坛统治地位 B.追求画面景物复杂精巧 C.绘画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B.社会生活去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市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严复曾说:“牛有牛的 ‘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这主要说明洋务A.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本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 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B. 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C. 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D. 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1893年,孙中山先生亲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他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完全同意孙先生的这些主张。”对材料中“孙先生的这些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核定地价,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地权,限制资本家的剥削 C.平均地权,土地归人民所有 D.平均地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新民主主义论》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46.某历史学家对西方一种思想评价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C.工业革命后的马克思主义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主义47.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A. B. C. D. 洛克认为:“政府统治起源于遥远的古代,人们共同决定工作,建立国民社会,指定统治者来保护和提高他们的共同利益。个人将自己的政治权利交给他们的统治者,但保留个人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利的统治者都要被废黜。”下列对洛克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表达了废黜王权的要求体现了“契约政府”理论体现了人民主权包含了“法治”理念A.B.C.D.49.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50.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由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国《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A. 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B. 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C. 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D. 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 伽利略B. 达尔文C. 牛顿D. 爱因斯坦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孕育和成长出的新兴产业有A.棉纺织、蒸汽机车制造等产业 B.电气、石油、汽车制造等产业C.计算机制造、航天技术等产业 D.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等产业54.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l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爱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他 A.与文学革命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迷惘的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照常升起》属于下列哪一文学流派(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魔幻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一位艺术评论家在批评某一画派时说:“他们画的是一堆堆由色彩暗淡的平面组成的几何图形,完全没有和谐。”下列最有可能招致该艺术评论家批评的作品是 B.C. D. 58.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为此我们可以认A.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B.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C.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越显突出D.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材料二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材料三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4分)(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河南省洛阳一高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 历史(B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0426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