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逍遥右脑准备了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为此,孟子主张
A.恢复周礼 B.以德治民 C.实行仁政 D.礼法并用
2.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写道:“三代已还,一坏于秦之焚书,再坏于魏晋之清谈,三坏于宋明之性命,……”材料中所说的“宋明之性命”指的是
A.佛学 B.理学 C.医学 D.经学
3.“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从黄宗羲的话中,我们看不出他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众治” C.具有民本思想 D.主张君主立宪
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宦者传•蔡伦:》)。以上材料反映了
①竹简和丝帛是当时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6.八国联军攻人北京时,他担起了保卫京城的重任。后来,京城沦陷,他誓死不做亡国奴,愤然写下绝命书,吞金服毒,然后偕夫人、长媳从容投井殉国。这位民族英雄叫王懿荣,而真正让他彪炳千古的是因为他发现了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作为这一文字的伟大发现者,他可能被称为
A.小篆之父 B.楷书之父
C.甲骨之父 D.金文之父
7.下图是南宋赵盂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日:“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 画属于[ ]
A.风俗面 B.宫廷画 C.文人画 D .山水画
8.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D.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9.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0.陈旭麓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1.“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下列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城市中心论” C.“工农武装割据” D.《新民主主义论》
12.某学者写道“……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动员全党全国人 民 冲破‘姓社姓资’思想牢笼,大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进军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奠基之作。”这里他评价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D.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13.20世纪50-60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14.表明了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一观点应该是指
A.理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15.“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 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一现象发生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后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后
16.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17.大多数启蒙思想家所说的革命是人类思想的革命,以科学理性来代替宗教狂热和战争的一种革命,是以和平手段实现社会改革的方式。下列启蒙思想家中算得上是一个异类的是
18.人类第一次用数学方法精确描绘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并影响启蒙患想家去探索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的科学成就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19.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一文学家及其作品和所属文学流派是
A.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人文主义
B.拜伦 《唐璜》 浪漫主义
C.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现实主义
D.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现实主义
20.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法兰西文学报》专刊封面上刊登了一幅悼念斯大林的画像(见右图)。它用很重的笔调画嘴唇。两颊的色调也很丰满,一对变形的大眼睛占去偌大的画面,一缕头发似乎是用劣质木炭匆忙涂抹而成。这幅半虚幻、半立体的肖像画离全世界共产党心中斯大林 “伟光正”的形象,实在相距太远,顿时引发出世界各国共产党人的强烈愤怒。这幅画的作者及创作风格当是
A.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
B.列宾 现实主义
C.莫奈 印象画派
D.毕加索 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2分)宋代理学是对汉代儒学的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二程说:“天地之间,无所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所在亲,即君臣而君臣所在严(一作敬),以至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遗书》卷4)“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为也,礼之本也。”(《程氏易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遗书》卷5)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遗书》卷ll)“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
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遗书》卷3)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观点。(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二程的思想主张。对比材料一、二,指出董仲舒与二程不同的哲学观和相同的政治目的。(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有人说,宋代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宋代科学的繁荣,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22.(11分)经世致用是指讲求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社会和政治的一种儒学传统思想,其核心精神是面对现实,讲求功利,注重实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情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鸦片战争成为经世致用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契机。在鸦片战争中,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彼之大炮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林则徐指出“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经世派痛定思痛,他们或“寻求异域之书,究其情事”,求制驭之方;或为御侮而兴利,“师夷长技”谋国富兵强,提出要“以彼长技。御彼长技”。他们关注夷情,认识到“欲制外夷者,比先自悉夷情始”。从而将经世致用的“通时务”扩展到“通夷务”。使经世致用思想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大开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之风气。
——黄毅《近代经世思潮与洋务思潮之比较》
材料三 洋务思潮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由洋务官僚和忧怀时事、主张改革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构成。……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而彻底排斥西方的“道”,坚决维护中国的纲常名教。以中国的伦理名教为本,辅釉西洋的技艺为用。……洋务思潮是经世思潮的拓展与升华。它作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时期的一次低阶段、多层次地学 习西方,谋求中固近代化的思潮.其内容与经世思潮的内容相比较,既有承接又有转换。
——黄毅《近代经世思潮与洋务思潮之比较》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顾炎武的思想主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思潮的指导思想。对文中“洋务思潮是经世思潮的拓展与升华,其内容与经世思潮的内容相比较,既有承接又有转换”你如何理解?(4分)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转识,概括指出经世致用思想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3分)
23.(14分)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一方。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灌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l906年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二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x藏亦同此。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x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迭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定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
——l919年孙中山《论三民主义》
材料四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l924年孙中山《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基本思想主张并作简要评价。(4分)
(2)相比于材料一,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民族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新观念。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指出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3分)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变化在政治行为上的主要表现。(3分)
(5)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24.(10分)语言的力量是巨大,影响也是深远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 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城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 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作用有哪些?(2分)
(3)材料三中胡适“首举义旗”指的是什么?(1分)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1分)材料一、三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以上材料所反映的运动中所起的作用。(2分)
25.(13分)基于科技文化的国家软实力,是国家崛起、民族昌盛、经济科技繁荣、社会稳定发
展的强大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l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 从l9世 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却由于种种原因,与前两 次工业革 命失之交臂。第一次机会错失后,中国被列强工业革命下的坚船利炮打垮;第二次机遇中抓住了尾巴,中国进入世界产业链的末端。那么,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是否会被再次甩开?
——(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译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著名思想家有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机遇中中国抓住了尾巴的主要举措。(2分)
你认为中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应如何避免被甩开?(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166099.html
相关阅读:高二历史竞赛试题及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