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词,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扁舟(piān) 曾谙(yīn) 垓下(gāi) 勾当(gōng)
B.剽悍(biāo) 创伤 (chuāng) 肯綮(qng) 腕力(wǎn)
C.刈旗(y) 水涡(wā) 刨床(po) 麾下(huī)
D.葭苇(jiā) 王翳(y) 殷勤(yīn) 泾渭(jī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美国微软集团败诉,国际金融机构迅速作出_______,比尔盖茨一度陷入困境。
(2)前不久这里曾山洪_______,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3)专家学者呼吁政府与企业应尽快______和掌握WTO规则。
A.反映 爆发 熟悉 B.反应 爆发 熟习
C.反应 暴发 熟悉 D.反映 暴发 熟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以期创新人才的大量出现。
C.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登出了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时间。
D.自小弟弟出生后,婷婷便不再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待遇的变化使她产生一种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的自卑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尽管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靠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就业压力沉重。
B.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造福人类的宗旨。
C.去年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黑龙江、湖北、吉林、江西、安徽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透露,我国将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水污染治理项目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的收费,以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几年来,中国军队尤其是海军实力增长迅猛,某些国家有必要为此而担心吗?关注中国是必要的,但不该歇斯底里地对中国感到恐慌。
B.一项民调显示,美国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对联邦政府的工作方式感到不满,或者干脆感到愤怒。民众估算,他们上缴华盛顿的每一美元税平均有53美分被浪费。
C.中国政府发布报告说,去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包括新房和二手房)同比上扬7.8%。
D.一位教育专家曾精辟地指出:孩子的一切问题,根子在成年人身上。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也就是需要成年人作出样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场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201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A.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7.下列选项中关于如何保持文化定力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C.在文化交流中,发展中国家要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
D.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加评选对判断我们的水准毫无意义。
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D.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公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1)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2)。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1)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2019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援救赵国,途中,宋义畏缩不前,被项羽矫诏杀死。(2)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间:离间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稍:稍微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本:根本,质本的东西
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相等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11.依据文意,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的主要依据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杀之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关中,更没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
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
C.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平的离间计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杰。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多次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3分)
译文:
(2)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4分)
译文:
(3)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用了哪些意象,着意渲染了怎样的意境?(2分)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下阕是怎样抒发思想感情的。(4分)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唐开元初年,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 。
(2)帝子降兮北渚, 。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体现他傲岸不驯、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5)架梁之椽,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21分)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⑴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去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⑵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⑶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⑷ 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⑸ 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⑹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⑺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⑻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⑼ 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⑽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⑾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⑿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⒀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⒁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⒂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⒃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⒄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⒅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⒆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⒇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尤。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注]林清玄:台湾作家。菅芒花:一种草本植物。
16.本文的思路可以概括为:(2分)
可以预约的菅芒花 不可预约的( ) 应当保持着预约的( )
17.如何理解第⒁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18.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说应如何对待常和变? (3分)
19.最后一段中作者说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蜿蜒一词有何含义?(3分)
20.本文不是写雪,而以可以预约的雪为标题,有哪些好处?(3分)
21.下列说法中与本文不相符的两项是( )( )(6分)
A.本文由花及人,引发对人生的感悟;行文的过程,也是作者的心路历程。
B.作者写本文时,感情经历了期待伤感困惑无奈欣慰的变化。
C.第⑾段,从生活状态、内心情感两个方面,强调了所有的人都会变。
D.第⒅⒆段,写自己渴望常,逃避变,虽然懂得变的无可逃避。
E.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写出了作者走出心理困境、悟出人生哲理后的快慰。
F.本文富有诗意,多用排比、反复的句式,酣畅淋漓地叙事、说理、抒情。
六、语言运用(9分)
22.封杀,原是一个新生的娱乐词汇,现在越来越多地在不同场合应用。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 ( 每处不超过 4 个字)。(3分)
(1) 向姑娘求爱不成便往人家脸上泼硫酸 , 是一种很丑恶的行径 , 一旦发生 , 总会受到众人的同声谴责。但娱乐记者追捧明星未果就扬言封杀,每每做起来却理直气壮。
(2) 央视《同一首歌》和《中华情》紧急出面否认封杀刘德华,不管这一澄清是迫于网上舆论一边倒的压力而做出 , 还是剧组本来就没有封杀的意思 , 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 这应该是一个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局。
(3) 风靡全球的 Skype 在中国将遭遇封杀 , 搜狐的消息称:中国固网运营商巨头中国电信正酝酿彻底封杀以 Skype 为代表的网络语音聊天工具 , 电信宽带用户使用此工具拨打固定电话, 面临被断网和罚款的危险。
(1) (2) (3)
23.某领导在谈到政府诚信最重要这一话题时说了如下的话,把句子弄乱了,请你帮忙调整好顺序。(2分)
①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来看,政府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主体。
②政府如失去诚信,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也毁坏了国家的声誉。
③因此,政府的诚信处在社会诚信的核心、主导地位,是第一诚信。
④政府如失去诚信,经济活动就会一片混乱。
⑤在各类的诚信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诚信是政府的诚信。
⑥ 因为从政治方面来看,政府的诚信度决定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调整后的顺序是: (只写序号)
24.2019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请你为文化遗产日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文字凝练,富于情感,响亮有力。所拟宣传标语从字数和结构形式上可以不受示例的限制,但上下句必须整齐对称。(4分)
示例: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
(1)
(2)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中说: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鞭稳便。德国哲学家尼采亦曾作诗谈处世之道: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这是一种追求半的人生哲学。但是,生活中追求全的也大有人在。
请以半与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1、D(A曾谙ān勾当gng,B剽悍piāo腕力wn,C水涡wō刨床bo)
2.(选C,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向上汇报或通过文艺作品表现客观事物的实质。暴发、爆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熟习指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很深刻,深刻而熟练地掌握,常用于技术或学问等,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道理;)
3、D(解析:A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B韦编三绝: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常常翻阅,爱不释手,以致连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也断了数次。形容好学不倦,勤奋用功。C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D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比喻地位高的人一旦失去权势,处境还不如普通百姓。与句子语境不合。)
4.A(B项句式杂糅,应将以保护的宗旨中的改成为,或在以后加实现。C项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D项成分残缺,应在收费的后面添加制度措施等词语来作为完善的宾语中心词)
5.C(括号里的内容包括新房和二手房是解释房屋的,应放在房屋的后面)
6.A(这句话出自首段,引出易于出现文化焦虑症候的观点,文化焦虑症候的本质特征是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而发展中国家希望公平参与不同于渴望认可,也未必是以他人标准为准则。)
7.B(把自己的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说法有误。)
8. C(A.毫无意义说法太绝对,原文是没更大的意义B.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只是走向世界的一个必要条件;D.经济发达程度不是唯一标准。)
9.B(稍:渐渐)
10.A(A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前者表推测,大概;后者表选择关系的连词;C前者表并列,并且;后者表转折,反而;D前者表原因,因为;后者表目的,来。)
11.C(文章议论范增应何时离开项羽通以退为进的议论,提出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以此推论可知)
12.A(范增没有见微知著,没有审时度势,更没有在政见不合时果断除掉项羽或者果断离开,所以作者认为范增陋矣)
13.(1)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翻译时必须落实对之善情的理解)。
(2)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这一句考查学生能否结合语境灵活理解的能力,语言点在独之可理解成为取独,但翻译时可以灵活处理。)
(3)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机,却想依靠项羽成就一番事业,(见识)浅陋啊!(翻译时必须落实对则以的理解。)
译文: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暗中勾结,渐渐剥夺了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成为定局,君王也自为之吧。希望能让我这把老骨头回乡务农。回乡时,还没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背上痈疽发作就病死了。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既然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也可译为因为什么事)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能洞察事情的发展趋势,大概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雪珠。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子熊心;诸侯背叛他,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际上是主要谋划者。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
项羽杀卿子冠军朱义;就是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本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认为他是贤明君主。只派遣沛公入关却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发现了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楚的指挥);中途杀义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本意;他必然极力劝谏又没有被接受。不听取他的忠告又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机,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一翻事业(见识)浅陋啊!
虽然如此,范增还是汉高祖畏惧的人物。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简析:本文是苏轼早期的史论。作者当时阅历不深所以其中提出了一些范增应该杀死项羽的书生之见。但文章立意不落俗套能翻空出奇随机生发极尽回环变换的姿态。在写作技巧上从一点展开多方证明反复推测设想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对后代的应试文章影响很大。
14.(1)、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1分)
意境: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意境(1分)
示例: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 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等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而猎骑、大将旗等凸现了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2)、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戍边将士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白雁哀鸣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哀痛;绝塞、孤城则通过与世隔绝的边塞黄昏、闭门孤城,表现了戍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4分)
15.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目眇眇兮愁予 洞庭波兮木叶下,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多于机上之女工 多于在庾之粟粒
16.(2分)人生 希望 17.(4分)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1)常是可以看见、可以预约的,变是不可捉摸、不可预约的;(2)人的生命个体是弱小的,在凶险无穷的变化面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18.(3分)(1)祝福生命之常,宽容生命之变(2)对变中短暂的常,持欣赏态度;(3)对不可抗拒的变,永保预约的希望。
19.(3分)(1)车在曲折绵延的山路上盘旋而行;(2)人在曲折绵延的人生之路上行走;(3)作者经历了一段曲折绵延的心路历程。
20.(3分)(1)从构思看,作者用可以预约的雪,反衬并突出了人生的不可预约。(2)从主旨看,可以预约的雪是作者心中希望的象征,暗示了主旨。(3)从语言看,可以预约的雪富有诗意,清新雅致,和文章风格一致。
21.(6分) D F 22.(3分)((1) 舆论攻击 (2) 不让亮相 (3) 禁止使用
23.(2分)⑤⑥②①④③
24.(4分)参考示例:(1)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2)世界的文化遗产,人类的精神家园(3)人类的日记本,历史的教科书(4)文化遗产代代传承,和谐社会人人参与 (5)文化遗产,保护在先;以人为本,合理利用
25.作文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思辩性很强的关系型作文题,关系类作文要二者兼顾,可以侧重一方。但如果只写一方就是跑题了。关于半与全,可有如下思考:
1、对自要求要全,对人要求要半 2、对他人之过要半,对自我要全
3、对生活求半,对人格素养求全 4、要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
5、半也是相对于自己的全。一个人无论到哪里,做什么,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时刻感受到那份简单纯粹的欢乐,这何尝不是相对于自己有限实力及周围有限条件的一种完美呢?
6、半是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半的积累,全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7、得到完美,并非就得到了美好得到半,并非只得到了缺陷。
8、有半的心态,可冷静面对成败,怡然享受人生;有全为追求目标,不至不思进取,蹉跎一生。
范文:《半江瑟瑟半江红》
求全的人天真,舍半的人诚实。
求全不是错;是天真,是浪漫,是一种执着。亚当和夏娃只是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终究得不到生命树上的果实。人是带着遗憾来到人间的,可怕的是:人得到的那一半是智慧而不是永恒的生命;灵魂一旦得到了智慧,她的追求便永无止境。黑格尔说: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她怎么会永远地追逐完美呢?
不是吗?楚大夫屈原正是如此一个灵魂。明知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永远无美政可言,又何苦耗尽生命的浪漫呢?然而他对美政的追求却是如此的固执,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无论是哪个时代,总有那追求完美的不死的灵魂,郁郁而来到今世,留下的却是汨罗江上的万古悲风。
求全的人是可爱的,又是可悲的。没有一个求全的人不为此付出代价,然而他们宁可如此,也要灵魂完璧归赵!
而我又说,舍半的人是诚实的。
我相信,长大了的人都是明白的,只是淡淡的日子总已经淡忘罢了。当如今的我终于走进了这一门槛,我才承认并非多数的人生可以叱诧风云,也并非多数的人生可以功成身退。少年轻狂,梦中曾经的乌托邦已成为彻底的童话我相信是这样的,人在妥协中成熟,当你一只手捧着理想的甜蜜,一只手必然握着现实的冷漠;当你想一只脚登云踏月,另一只必然脚踏实地。
多么喜欢萨冈的直率。她用文字告诉我,少年要面对甜蜜的幸福,也要面对冷涩的忧愁。其实,一句话便够了。《你好,忧愁》。萨冈说:她要早早地死去。我很惊诧,而今明白了,她也无法承受狂欢后的空虚。然而她终究没有自杀,她明白,她必须面对那一半的空虚。
历史上灿烂的生命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不是吗?梵高用他一生的寥落凋零,去换取灵魂那一半的辉煌,可以见证的便是他心中灿烂的太阳。
贝多芬失去了外界的声音,收获的却是生命的乐声。
李煜失去了他的王国,雕栏玉砌都化为心中的废墟,难道他收获的不是另一个艺术的王国吗?
李清照失去了她休戚与共的丈夫,得到的不是人生的成熟吗?
人生都是这样一来的,最懂人生的莫过于小丑他的半脸满面微笑,他的另一半必然满含泪水。
不要嘲笑求全的人,不要悲哀人生的残缺。日出日落,云涨云消,花开花谢,春来春去;这才有了值得感怀,值得珍惜,值得期待的东西啊!
人生的确如此,半江瑟瑟半江红。
【点评】 该文立意深刻,充满哲思。求全的人可爱,但是未免可悲舍半的人才诚实,人生不得不也应当在求全时选择舍半。让人感佩的是作者对相关材料的熟识和运用自如,从其娓娓道来的文字里,我们很容易觉察到平时知识积累所显示的张力。从亚当夏娃、贝多芬到萨冈、梵高,从楚大夫屈原到李煜、李清照,还有标题对白居易《暮江吟》中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化用,都体现了作者阅读之丰,积淀之深。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惟有涉猎广泛、积累丰厚、腹笥充实,方能纵横捭阖,议论风生。
半的追求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李密庵与尼采的遥相呼应,揭开了人们对半的思考。
古往今来,半始终与人类相随。
太极,一个完美的平衡。阴阳两半互相对立却又无法将对方掩盖,展现出自然界最原始的关于半的和谐。从那时起,对于半的追求便种入了许多人的心里。谢安,一个注定不朽的名字。在战乱中挺身而出,平定兵祸,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就是这样一个胸怀天下之人,却甘心在权力、名誉步向顶峰时交出自己的相印,隐居东山之下。豁达使他体会知足常乐的真理,也使他始终没有步李斯之流的后尘。这种豁达,难道不是对于半的追求所给予的吗?华盛顿在全国的拥戴中缓缓下台;洛克菲勒在富甲天下之时告别财团;乔丹在万众膜拜之前激流勇退。这一切,不也正暗含着他们心中对半的追求吗?
对半的追求深入人心,但对全的追求也从未停歇。然而,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修大运河,联通中国经济主动脉;亲赴大漠,稳固对西域的统治;三伐辽东,威震高丽;建大兴城,创造世界第一国都如此丰功伟业,看似是一个完美的功绩。但别忘了故事的主角隋炀帝杨广。他太追求完美,太想把前人百年大业用十年去完成,以至于劳民伤财、怨声四起,亲手将自己的江山送给了李唐。完美之所以诱人,便在于它的不可能。对全的追求好似一座五指山,下面压着众多一味追求全的孙悟空。13亿份期待,压垮了08的刘翔;巨大的市场摧毁了渴望垄断的四川长虹。全,从来就只是个梦而已。
追求半并不意味着无为,而是一种宽容、一种豁达,为他人,也为自己留下台阶。追求全往往使人陷入疯狂,而追求半的人总是多着几分理智。
渴望着全而追求着半,也许是对成功最健康的心态。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202726.html
相关阅读:2019高二暑假乐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