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试题质量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 对试卷的基本评价
本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选材的视野较开阔,角度新颖,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我市考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完成主观性试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思维,展示能力。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其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遵循两纲,保持稳健
本次语文试卷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照高考《考试大纲》的要点,总体结构模式与高考卷的总体结构模式基本相似。全卷满分150分,共七大板块,全面而有重点地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五项内容和五项能力。全卷七道大题23个小题中没有出现一道偏题、怪题,没有“超纲题”,保证了试题的总体稳健。
表一:试题结构与赋分
(略)
(二)稳中求新,积极导向 依照“回归语文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命题思路,本套试题特色鲜明,导向积极:
1、抓纲务本,回归教材。近两年高考卷加大了对两本(教材、读本)内容的考查力度;被中学语文界认为是“正本清源,极具胆识的有力举措”。本套试题积极呼应,处处可见教材的影子,这也是一个正确的导向。如:①第1~2题中所涉字音、字形的实例,大多出自教材;②第15题,名句和文学常识均出自高二语文教材;③第20题,用简洁而精警的语言概括或评价课文的主旨和内容,所选的课文也出自本年级的教材。2、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素养。试卷第一大题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进行考查,字音考查的是课文的重点字词,字形重在考查形异音同的字,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正误的能力,句子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以上五个小题均考查常见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语言基础知识,符合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试卷第15题不单单考查名篇名句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语句让学生产生联想,然后写下相应的句子,这样,更多地关注了考生文化视野的开阔和文化素养的积淀。
3、精选素材,突出新颖别致。本套试题,出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如21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内容新,时代气息浓,地域特色鲜明。文言文阅读,选的是叙事散文,命题具有一定导向性,在往年高考中文言文阅读一块,多考史传文学,这几年又考文言散文,但以写景抒情的为多,而这次的文言叙事散文就足见其新意。
(三)贴近现实,凸显人文关怀。本套试题呈多元化,且大多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颇具人性化。语言运用题从来都是命题者精心打造的“亮点工程”。本套试题语言运用题的设置可圈可点。命题者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本着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原则,尽可能提供真实新颖的测试情景。如21题,要求学生写编后语,题目内容贴近生活,颇具现实意义,很能调动学生的兴味和参与激情。
二、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分析在市直属中学的赣一中、赣三中,赣四中和师院附中里头随机抽取了6个考场共240名考生的试卷进行,经过统计,学生答卷情况的定量分析如下:
表二:考生总体得分情况
(略)
表三:各分数段人数情况
(略)
表四:各小题得分情况
(略)
表五:各大题得分情况
(略)
通过以上的数据及卷面分析,学生答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一)积累与运用方面
1、语音题普遍做得较好,但字形题、词语选用题和病句辨析题则不尽如人意。2、默写题完成较好,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第1小题对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否属于悲剧,有争议,有参考书把它归作正剧;另不少学生认为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的应该是汤显祖。对这两个答案学生颇有看法。3、语言实际运用题解答能力有待提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如20题,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不够,不会使用对偶句,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较弱;21题满分为5分,考生能切合材料作出基本评论,针对材料中父与子的错误,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评价。观点较鲜明,条理也比较清楚,因而多数得分为4分。存在的问题是,选用的词语有时太绝对,未能准确地表述出自己的观点。还有极少数的同学把题目看错,做成了压缩句子,或者是导语。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
1、由于所选的文言文段文本较多生僻字,句式较复杂,省略、倒装的句式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但选择题比较简单,学生对题目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较到位,对文意把握较好。2、文言翻译题,满分为10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翻译。对典型句式如判断句翻译较好,倒装句翻译欠佳。对关键字的词性和词义理解不到位。学生对重点词语意思不能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掌握好,没有很好的语感,比较机械、死板,不能把全文意思融会贯通起来,第①小题均分为1.8分,关键字“材”作动词“取材”义很少学生注意到,“寿”字多数学生结为“粗大”,应为“寿延,长寿”。第②小题均分为1分,总体前半句翻译较难,大部分同学翻译不准确,主要是对“恶”字的理解错误,甚至少部分同学不知“女”为“汝”的通假字,以致连带后半句文意偏差较远。第③小题前半部分都能较准确的的翻译,但后一句“材之患”大部分同学翻译为“树木的祸患,隐患,或灾祸”或者是“有用的树木的祸患”。平均得分2.5分,极个别同学没做。可见今后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意义仍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诗歌鉴赏题满分为6分,思想感情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只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读出题意。但由于设问方式较以往更加含蓄,所以学生的答题方向不明确,答案也就不够规范。如第一小题没有直接问出“艺术手法”,所以大多学生虽对“胡马”这一意象理解到了,却没有答出运用这一意象的“白描”手法;且多数学生漏答了“反复”的艺术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方面
科技文阅读得分率较高,反映出学生做题比较仔细,但第7小题失分的不少,可见筛选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短篇小说阅读出现的问题有:16题答案由三个要点组成,许多学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大多数学生只能回答出前两个要点。17题主要考察文章结构与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能指出葛多的今昔对比,但许多同学答非所问,抓不住要点;大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指出明线与暗线,只是简单地提两条线索。18题中对第1问很少有同学能明白“葛多”与“我”是同一个人,以至回答不完整;第2问的得分则较理想,大多数同学能抓住“不断追求,保持激情,奋斗不息”的主旨,只有较少同学分析成“爱情生活”去了,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学生对“爱”
这种题材把握不准。19题旨在考察学生想象拓展能力,含逻辑分析能力,大多数同学能从小说的结构上分析,但忽略题中要求仅从内容上去分析,由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生活将充满激情”认识不清,因而对“我”与“葛多”本为一体,“葛多真的回来了”,
“年青热血的葛多”在经历生活的磨合后能否重拾雄心的涵义不理解,答题不能分点,不够规范。
(四)作文
作文题难度适中,学生都有话可说。但不足之处是:A不写标题,偏题离题,有的有套作现象;B不少同学占有了材料,但忽略了对材料的整合,所列举的材料缺乏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变成了材料的罗列,堆彻,有的选材太繁琐,且重复现象严重,多数同学的材料都是“地震”“奥运”,了无新意,普遍缺乏“自身体验”;C文体感不强,体裁不明,缺乏文体意识;D语言比较乏味,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四平八稳,记叙文缺少文采,议论文不够深刻,表现手法单一,缺少警句、佳句,整体单调空洞;E审题不够清楚,常见错别字出现频繁。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缺少优秀作文,在抽样的240篇作文中,没有1篇得分在50分以上。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立足长远,杜绝功利,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切实作到:
1、平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2、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教材的使用,回归文本,夯实基础。加强双基训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如识字,写字,词句的理解等,语基语用的学习,不要扩大范围,应侧重于运用。
3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对现代文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加强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掌握基本的答题规范,并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加强诵记,强化积累,要抓落实。其实,其他方面的复习也要好好利用课本。名句名篇要注意全段全首的诵记。
5、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题,关键是做一题要搞清一题,做一个类型要搞清一类。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
6、写作教学仍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特征,特别要加强议论文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确立文章的主题,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纠正随意行文的毛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238860.html
相关阅读: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