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为大家推荐了语文高二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敛裾(jū) 猗郁(yī) 愆期(qiān) 夙兴夜寐(s)
B. 酾酒(shī) 契阔(qi) 着衣(zhu) 便言令才(pin)
C. 溘死(h) 愀然(qiǎo) 裨益(b) 渐车帷裳(jin)
D. 禊事(x) 赎罪(sh) 蜷缩(qun) 义愤填膺(yīn?)
1. C/ 溘死hk 渐车帷裳(jiā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咋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
B. 一个人夹在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秋的意境与恣态,总赏玩不到实足。
C. 疲累于灰暗的都市天空和黄寞的平原,我怀念绿色,如同涸澈的鱼盼等雨水!
D. 觉新也是新青年,但是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养成了委曲求全的懦弱性格。
2.D/ A咋看-乍看 辩得出辨得出 B恣态姿态 实足十足 C黄寞黄漠 涸澈涸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大手拉小手。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的交流会上,不少地方、学校介绍了他们的实际做法和初步成效, 了群众的这句话。
②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 经济结构,创造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所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 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我们应提倡低碳生活。
A. 验证 调整 反应 B. 印证 调控 反应
C. 验证 调控 反映 D. 印证 调整 反映
3.D/ 验证:通过实验或检验证实。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控:调节控制。反应: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B.近年来,几起极具影响力的人肉搜索事件,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C.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枝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D.鲁迅在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只想以自己的诚实的劳动来换取或维持起码的生活。
4.B/ A照应不周,能否两面,对构建和谐社会一面。C动宾搭配不当,看见不能搭配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D.成分残缺,造成主语不明,应在介词短语在小说《祝福》中之后添上塑造二字;或删去在。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②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进取 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贪婪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⑥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
A. ④⑤⑥③②① B. ①②⑤④③⑥
C. ⑤④①②③⑥ D. ③④⑤⑥①②
5.C/ 狂妄自大与穷兵黩武贪婪和傲慢相对应,闭关自守与坐井观天浅陋和愚昧相对应,急功近利与浅尝辄止浮躁和短视相对应。
二、填空题(每句两空,每空1分,共6分)
6.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
⑴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⑵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悲夫!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6. ⑴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⑵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亦犹今之视昔 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阅读题(共4个语段,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共9分)
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选自《诗经卫风》)
7.《氓》三处写到淇水,任选一处所写淇水,赏析其作用。(4分)
答:
7. ①《氓》三处写到淇水,所写淇水有实有虚,它成了一场悲剧婚姻的见证。②谈婚论嫁时,送子涉淇,淇水喻示了爱情的缠绵;③遭弃归途中,淇水湿帷,淇水暗合了婚姻的变故;④归家静思时,淇水有岸,淇水反衬了悲剧的宽广。(所答符合所问即可)
8. 简要析评《氓》中女子的形象。(5分)
答:
8.《氓》中女子是一场悲剧婚姻中的弃妇。(1分)她美丽多情,敢于追求美好的婚姻生活;(2分)她勤劳坚强,勇敢地面对婚变而向不专一的爱情诀别。(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6分,共12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9.B/舍:筑舍定居。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0.A/以:均作连词,表因果,因为。B而:均作连词,上句表因果,因而;下句表修饰,不译。C其:上句语气助词,不译;下句代词,他。D于:介词,上句表条件,在。下句表结果,到。
1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应尽志,即使不能到达险远、非常之境,也没有什么可作为后悔的。
C.作者赞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借以批评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
D.平坦和近旁处,游览的人就会多;比喻如此去治学,其学问当然就难有深度和广度。
11.C/文章没有直接批评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分)
译文: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译文:
12.⑴探询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好游历的人也不能穷尽。(问、深、穷)⑵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因而不能穷尽游洞的快乐。(亦、随、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共11分)
故都的秋
郁达夫
⑴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⑶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⑷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⑸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⑹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⑺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⑻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⑼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3.作者描写故都的秋景,为什么要详写故都旧院的秋?(4分)
答:
13.故都旧院在北平最具居家的代表意义,它固有的清、静以及沧桑味,配合着北国自然的秋景,秋意也就更为浓烈与普遍。(2分)人处故都秋院所见是院落的破旧,连花底还长着几根秋草,这些让人的清、静、悲凉的主观感受更为强烈。(2分)故详写故都旧院的秋。
14.⑴~⑻段写故都清、静、悲凉的秋景,作者都有着怎样的心境?请据文意用三个关键词概括。(3分)
14.闲静 落寞 苍凉
15.文章末了,第⑼段有关秋的诗文的议论,有哪些作用?(4分)
答:
15.内容扩展:中外写秋的诗文都悲秋也颂秋,且写得出色而有味道。情感归结: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情难自已。文化渊源:中国文士最能领略北国之秋的深味。(答对两个要点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共12分)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像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是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些什么,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
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刻只感觉到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同他对话。
阅读名著不可以在太快乐的时光。人们在幸福的时候往往读不进书。快乐是一团粉红色的烟雾,易使我们的眼睛近视。名著里很少恭维幸运的话语,它们更多是苦难之蚌分泌而成的珍珠。
阅读名著也不可在太富裕的时刻。阅读其实是思索的体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时,脑子转动就慢了。名著多半是智者饿着肚子时写成的,过饱者是不大读得懂饥饿的文字的。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都可忘却。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为你讲的故事。
(选自2019年9月22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16.第 4 段说到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请根据文意,解释苍老和年轻的意思。( 4 分)
苍老:
年轻:
16.苍老:指阅读时对先哲曾经的人生岁月的体验;(2分)年轻:指阅读后自我获得的精神享受。
17.文章写阅读的感觉有些像吃,这与阅读是一种孤独,有怎样的关系?(4分)
答:
17.头脑觅食与头脑阅读都是独立的体验,都是个体的渴望。(2分)写作与阅读都会在孤独中饿着肚子,如此才能彼此心灵相通。(2分)
18.为什么说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4 分 )
答:
18.真正的阅读,需要独处,孤灯和清茶相伴;(1分)需要超越,有些不快和饥饿。(2分)进而听懂灵魂的私语。(1分)
四、作文(40分)
19. 题目:用心倾听。
要求: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和思考,自定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
18.审题参考:
用心倾听这个题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倾听,是一个动作;用心倾听,更是一个关乎心灵的行为。倾听对象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作文的开放性。它既可以是具体意义上的声音:雨声、风语、虫啾、鸟鸣,也可以是抽象意义上的声音:历史的足音、 民族的心声。关键是表达时代的最强音。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语文高二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270156.html
相关阅读: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