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北区)高二语文2018-2019学年上学期学业测试
第Ⅰ卷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0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丽(yì) 期年(qī) 刀俎(zǔ) 一叶扁舟(biǎn)
B.佳肴(yáo) 愀然(qiǎo) 游说(shuì) 冠盖相属(zhǔ)
C.枕藉(jiè) 间进(jiàn) 谤讥(páng) 硕果累累(lěi)
D.酾酒(shī) 悖心(bó) 箴言(jiān) 如琢如磨(zhu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筹划 析沥 鱼肉荤腥 信口开合
B.欧打 嗜好 谓为壮观 寤寐求之
C.胆怯 瓦砾 魑魅横行 热泪盈眶
D.涅? 瞟窃 天方夜谭 化险为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代科研发展应该尽可能选择“顶天”的技术,而选择“顶天”的技术,就得 西方已有的技术。
②局部生态环境的小改善并不能马上改变环境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沙漠化土地的面积 在不断扩大。
③这样说着,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就是他们的父母,也会 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分了。
A.跨越 仍然 怨恨 B.跨越 竟然 痛恨
C.穿越 竟然 痛恨 D.穿越 仍然 怨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更加先进的、足以挽救计算机市场的技术虽然已经出现,但其开发者待价而沽,不肯轻易以上市条件示人。
B.解决难露首先需要捅破覆盖在难题表面的那层窗户纸,而在这方面的一小点帮助,就有可能让人茅塞顿开。
C.现代电信技术的长足进步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枧听极限,甚至可以让远隔万里的双方产生近在咫尺的感觉。
D.虽然在进入谈判宴会之前大家就商量好具体的攻守策略,但是洒杯一举王总就折冲樽俎,很快就不省人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可是在从原棉制成纱线的过程,就不像穿着光滑舒适的衣服那样让人愉快了:纱厂工人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的。
B.尽管历经风沙进逼,河西走廊的文明依然能延续至今,而凭借不断崛起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其又有了实现新突破的可能。
C.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郑振铎的内心都有一种鉴定而英勇的信念,认为人力无所不能,只是在有时候人力还没有达到罢了。
D.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祁连山的树木曾经遭受过无数次的滥砍乱伐,以致原本富庶的河西之地沙漠化的程度日甚一日。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如今, , , , , , ,这怎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①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光学技术的发展
②当代印刷技术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③西方结束了由我国毕?发端的活字印刷术
④采用了“照排技术”
⑤将比过去一千年里发生的作用更加显著
⑥我田仍停留在铅印阶段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⑥①③④②⑤ D.⑥①②③④⑤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谋议、辞说以及他们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直到当时的汉武帝之间几千年的史实,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的之离骚”。
D.《汉书》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断代史,记录了从汉高祖建立西汉到东汉政权倾覆的完整历史,后来的正史都有以其为范本的意识,名称也多称为“书”。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8.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阻止。
B.?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上:向上。
C.先破秦入威阳着王之 王:大王。
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军:驻扎。
9.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披帷西向立,?目说项王 B.则与(项王)斗卮酒
C.(樊哙)加彘肩(于)上 D.(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或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樊哙见项庄想借舞剑杀掉沛公,情急之下奋不顾身就要冲过去与项庄、项王拼命。
B.项王虽然对樊哙的突然出现充满戒备,但是又为其壮士的行为所震撼而深有好感。
C.樊哙从容地面对鸿门宴上的巨大压力,以秦末形势变化为背景来评价沛公和项王。
D.项王虽然在军事及心理上都有优势,但是在樊哙的一通指责之后也没有立即表态。
二、阅读《包身工》选段,完成11-13题。(12分,每小题4分)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地高叫:“‘芦柴棒 ’,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子虎虎地向起身慢一点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这是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小巷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笼一般,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是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宿三十多个人。所以,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等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二千个左右衣服破烂而专替别人制造纱布的“猪猡”。
11.文段中,包身工的住宿环境有什么特点?请用几个词语简要概括。
12.第3段最后两句写女性包身工害羞的感觉“很迟钝”,如何理解文章中的这些描述?
13.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实际表达效果。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三、按照要求完成14-15题。(16分)
14.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原句。(选作其中4题)(8分,每空1分)
(1)群巨吏民,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候生曰:“将在外, , 。(《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鸿门宴》)
(4)举酒属客, , 。(《前赤壁赋》)
(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前赤壁赋》)
第Ⅱ卷
1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8分)
春日客感
(清)黄景仁
只有乡心藩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
人间别是销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
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
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作者就对感怀所在作了明示,“只有”二字强调了这种感触的程度之深。
B.第二句中,作者用“更无”反映自己完全没有那种能够安慰客居情怀的好心情。
C.第三四两句中,作者以离别之苦使人神伤的普遍情形,渲染了自己客居的孤独。
D.最后四句中,作者追叙自己的客居生活,并想象自己最终也跟随归人乘船回乡。
(2)从全诗来看,“春日”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请选择一处诗句作具体分析。(5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每小题3分)
颜真卿,少孤。开元中,举进士。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玄宗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史思明围饶阳,真卿惧不敌,会平卢将刘正臣以渔阳归,真卿欲坚其意,遣贾载越海遗军资十余万,以子颇为质。颇甫十岁,军中固请留之,不从。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至德元载十月,弃郡度河,间关至凤翔谒帝。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载衔之。后摄事太庙,言祭器不饬,载以为诽谤,贬峡州别驾。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
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曰:“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邪?”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拂衣去。希烈大惭。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曰:“死生分矣,何多为!”……
终缢杀之,年七十六。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虞:担忧。
B.颇甫十岁,军中固请留之 甫:刚刚。
C.后摄事太庙,言祭器不饬 饬:整治。
D.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 致:导致,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C.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希烈遣李元平说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颜真卿辨明冤情并作判决后就下了雨,郡人都称其为“御史雨”
B.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
颜真卿多次派遣使者用蜡丸包藏密信向皇上陈奏事宜
C.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
四方来信要求,如果派颜真卿去晓谕李希烈,不用劳动军队就可以平定叛乱
D.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用带武器的士兵看守,在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大坑,说要活埋他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颜真卿任职监察御史期间,为五原地方的冤情昭雪,当地老百姓十分感激。
B.颜真卿未雨绸缪,在“安史之乱”中守护平原城有功,因此受到玄宗赏识。
C.颜真卿奉诏前往规劝叛贼李希烈,虽然面临巨大压力,但他仍然不畏艰险。
D.颤真卿身在叛军控制下依然忠于朝廷,怒骂李希烈为倡优,最终以身殉国。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20分)
残疾人史铁生
多年前,第一次去拜访史铁生。曾经为之做过长久的准备,首先是读过他的好小说,尤其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再是听人叙述他坎坷的经历以及他的为人,然后就与他开始了通信。他的信写得很好,以那种简单明白的语言论及小说的艺术。这一切,都使人对他怀着神圣的想象,觉着自己的凡俗。
其实,在这一切之前,我是见过他一面的,在1980年时,有朋友推他来所听课,我们还握了手。但印象是模糊的,觉着似乎是一个腼腆的青年。
那次去看他,是到国子监的路上,已经到了雍和宫大街,要躲过史铁生,就躲不过去了似的。否则,还是要推迟。因为这个见面是那么重大,叫人觉得有着遥远的距离,总也走不近,总也做不好准备。现在,却兀自到了眼前,无法回头了。
那天是星期天,他家里人挺多,妹妹、妹夫都回家了,在外间做饭,里间是史铁生的房间,生着铁皮的烟囱炉,有着一股日常居家的温暖气氛。他说起上回在讲习所的见面,说我那时候特别瘦。我说那时在北京生活,必须吃大量的面食,我很不习惯。他就说,面食里的饺子还是可以的。然后又说到了北京的大白菜,整整一冬天,主要就是吃它,也是个问题。他说,那么包饺子呢?最后,我们要走,他不让,拉住我们说:别走,今天我们家吃饺子。
就这样,这一次见面,我们基本上在说饺子。当时不觉得,过后想想却觉得意外。因为,像史铁生这样,坐在轮椅上,是有权利说许多高深的哲理,人生的感悟,生命的体验,存在的真谛。他说什么我们都会相信,也会感动,可是,他只是说饺子。
后来,他的家就成了最经常去的地方。他的家和所有的家一样,生活照常进行,你完全不必像歌里唱的那样,“多给一点爱”,你也完全不必有那些戏剧性的想头,以为在那里会得到灵魂的升华等诸如此类的事情。
一切如常,不同的只是,你用脚走路,他用轮子走路。你所以去敲他的门,只是想同他聊天。你所以更喜欢同他聊天,是因为他有好的头脑,以及非常好的天性,这两条都是使人愉快的方面。
要说史铁生教育你,就在这地方,那就是真实。可我们依然不要忘记,史铁生确实是一名截瘫者,他要抵达真实的途径要比健康人曲折。许多事情,他是以心智去体验,而不是感官。那么,你就可以了解,史铁生与这个世界所建立起的真实这一层关系的含意,他的日常化里的理性的力量。
他常常使人忘记他和你不一样,因此,同他说话就无所顾忌。有一次,与他聊天,聊到有些外来妹在城市扎根的事情,我随口就说“或者嫁个瘸腿的”,话出口多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犯忌,先就尴尬起来。我一尴尬,他便也不自在起来,这局面的确是有些难堪的。后来,我在他的一篇小说里看到了一个相类似的细节,一个少女对一个瘸腿的男青年说到一只鸽子的名字叫“点子”,开玩笑说这名字让人以为它是个瘸子。这小说是多年前的,这也许说明史铁生早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这种情形在他身上发生已不止一次。
就这样,史铁生破除了迷信。他并不提供给人们神话,只提供真实,却是上乘的真实,因为他是穿透身体的隔阂,用心力去撞击现实所获得的。他的真实是有力量的,是由无数超感的玄思组成的。这些玄思最终落成了平常状态,虽然也是你我他的状态,却又不完全是。你我他的状态是盲目不自觉的,而这却是自觉的思想的果实,有着切实的理由,更使人信服,也具有理想的性质。他其实是比许多健康人更多更深刻地享有这个世界,我们完全不必对他抱有怜悯。这就是你无法对他唱“多给一点爱”的缘故。
(取材自王安忆同名散文)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在拜访史铁生之前,凭借对其小说、经历以及为人的了解,作者对史铁生的印象从模糊到充满了神圣的想象。
B.作者本来打算在另一个正式的时间实现第一次拜访,只是无意中遇到了史铁生,这才有了第一次的仓促拜访。
C.史铁生的家后来成为作者最经常前往的地方,但是作者只是去同他聊天,并不认为在那里会得到灵魂的升华。
D.史铁生和一般截瘫者有同样的心理反应,也会在有人无意犯忌讳说到“瘸腿”时,立刻表现出强烈的不自在。
E.人们不必对史铁生唱“多给一点爱”,因为史铁生的平常状态表明他已经超越了身体苦痛,不需要任何怜悯。
21.文章写第一次拜访史铁生时,大家“基本上在说饺子”,这样写有什么实际效果?(6分)
22.请结合文意,分别解释“好的头脑”和“好的天性”在文中的意思。(4分)
23.文章说,史铁生“其实是比许多健康人更多更深刻地享有这个世界”,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意?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六、按照要求完成24题。(10分)
24.第五大题文中写到“史铁生教育你,就在这地方,那就是真实”。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思考,谈谈你对这种“真实”的理解。不少于150字。(10分)
第Ⅲ卷
七、作文。(50分)
25.按照下面要求作文。(50分)
以“面对”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327343.html
相关阅读: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