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命题人: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王海玉 审题人:武汉中学 陈碧玉一、语文基础知识(5小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恁地 nèn 变徵zhǐ 提防dī 亢奋 kàng 蟊贼máoB、 纶巾guān 供奉gòng 省亲xǐng 岑寂cén 炙烤zhì C、 孱头chàn 吁请yù 臧否pǐ 睥睨 pìnì 不肖xiào D、 当铺dàng 单于chán 征辟pì 骸骨hái 蓑衣shuō 2、下列各项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良辰好景 时运不济 面面相觑 鳏寡孤独 清浊分辨B、偃旗息鼓 披枷带锁 负屈衔冤 苌弘化碧 温柔贤惠C、冥冥之中 繁文褥节 万恶不赦 吹箫引凤 宵衣旰食D、灰飞烟灭 一蓑烟雨 残羹冷炙 枯燥乏味 完璧归赵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司马迁虽然是在著信史,但是《史记》中所描写刻画的诸多人物,譬如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勇于改过的廉颇等,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真可谓鬼斧神工。B.现在是多元文化时代,在积极倡导“拿来主义”的同时,我们也要睁大眼睛,不要让“抛给”的东西侵蚀了灵魂;在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莱坞大片带给我们愉悦的时候,更要高度警惕西方某些国家别有用心的文化渗透。C.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涉及国家主权的一切问题上,中国政府绝不退让半步!D.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但朱光潜却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高深莫测的美学道理明明白白地介绍给普通读者,使《谈美》 成为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8.26”延安车祸现场,微笑的“表哥”局长——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被曝光后,有关部门开始着手调查事情真相。部分网友甚至连他的收入也很感兴趣,希望相关部门能“透明”一下。B.湄公河惨案的主犯糯康是否予以重判,部分取决于他在法庭上良好的认罪态度。可是,在9月20日的庭审中,他一悔三折,致使结果扑朔迷离。C.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防实力,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D.双节期间,北京的长城、四川的华山、湖南的韶山等主要景点游客爆满,以致出现人车拥堵、纠纷迭出、车祸频现,怵目惊心。交管部门在提醒游客文明出行、谨慎出行的同时,竟忽略了对本部门缺乏前瞻性、管理措施不力等问题的深刻反省。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主要代表作《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B、词:又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按写作内容与风格分为豪放派(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 、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李清照)。C、《窦娥冤》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D、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之一,他对于近代初期的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他的以《真空论》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著作,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并充满战斗风格,三个多世纪以来已成为科学史上和思想史上的光辉典籍。他的随笔《信条》给我们深刻的教育与启发。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为形而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可以说,一个“和”字,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同”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而“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与优劣有着深刻的洞识。《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国晏婴与齐景公论“和”“同”之别,他指出:“和如羹焉”,和“五味”才成美味佳肴;“声亦如味”,和“六律”、“七音”方为悦耳动听的音乐。相反,“同之不可也如是”,一种调料难免乏味,一种声音让人厌烦。在此基础上,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与《中庸》所载的孔子“君子和而不流”的说法,意义相近。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原则的人讥为“乡愿”,即好好先生,他批评说:“乡愿,德之贼也。”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说:“所谓中庸,实无异于乡愿……若夫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则一国皆称愿人。所谓中庸者,是国愿,是有甚于乡愿者也。”章太炎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他提出儒家虽然力图划清“中庸”与“乡愿”之界限,但是“中庸”的随时而动,与“乡愿”的见风使舵实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应该说,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并不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而是指它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他所批评的孔子,也并非孔子本人,乃是专制政治的符号性存在。孔子及其价值理念,在后世没能摆脱被毒化与同化的厄运。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含有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压迫与同化之意;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文章有删改)6.下列有关“和”与“同”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而“同”则排斥异己,消灭差别。B.“和”完全涵盖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而“同”则忽略个性存在。C.“和”强调事物的相成相济、互动互补,而“同”则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甚至灭亡。D.“和”强调多样性的统一,强调多样性的坚守,而“同”体现出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7.下列有关古人对“和”的认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美味佳肴与动听的音乐为喻,强调了“和”与“同”的本质区别。B.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分标准。C.古人对于“和”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往往与道德或政治产生某种必然的联系。D.在章太炎看来,不论其实质,还是危害程度,“中庸”与“乡愿”没有本质区别。8.下列各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和”字的汉字构成与最初意义来看,“和”主要应该与某种具体的器物有关。B.“和”所强调的多样性坚守正是万物相互交融的门径,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C.“和而不同”既有反抗压迫、反抗同化的内涵,又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要义。D.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奇零草序[明]张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时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丁亥春,余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③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余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④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⑤,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⑥,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注】①张煌言(1620~1664),浙江鄞县人。抗清将领,后被清兵捕获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4600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