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试题.历史学家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下列各项史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1)从渔猎时代到刀耕火(2)从穴居野处到建屋定居(3)从氏族公社到夏朝建立(4)从夏朝到商朝的朝代更A.B.C.D.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②主要原因是其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C.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D.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6.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的客观原因是A.魏源提倡“” B.清朝统治危机加深C.民族危机加深 D.资本主义发展.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D.列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③ B. C. D..“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原则 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1.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被称为“一票共和”。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A.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和政体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B.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C.法国君主政体的弊端、危机重重,国力日益衰微 D.议会选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共和派不妥协的斗争1.罗斯福新政,印证了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国家来总揽”D.“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土地改革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强化了农村土地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拥有了土地18.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小城镇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一大特色,推动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因素是A.国家将大型国有企业向小城镇转移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政府鼓励小城镇的发展19.“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C.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D.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D.1889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22.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23.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 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24.造成中东地区战争频繁、和平进程艰辛的因素有: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宗教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5.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雏形在二战结束初期开始出现 B.两大集团的斗争方式主要是“冷战”C.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D.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其结束的标志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材料二: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多次颁令实行矿禁。材料三: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惟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材料四:《清史简编》(1)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禁止开矿的原因。(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4分)(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电力工业落后的原因。(4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描绘1 8世纪末、1 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材料二: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流出一二里地,大火烧毁的财物价值4000万两白银。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决定在十三行行商中就地筹措战争赔款。……各商行被迫摊派的款项总计达300万银元,今不少行商破产。条约还规定,广州行商不得垄断贸易,最终为十三行的特权画上了句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具有1 50年历史的商馆毁于炮火,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概括十三行的有关信息请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概括,不得摘抄原文8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十三行衰落的原因。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5分 28. 材料一:英围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是它内部力的一个外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也不是持续的。”试以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德意志帝国的兴衰历史说明上述观点。材料二:欧盟现在试图走与以往的传欧盟崛起有何特点?试分析欧盟国家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界大的崛起都有哪共同因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14年日本驻华公使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深远的行动。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的。 材料二?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支持。 材料三?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廿五日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一九一八九月廿四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1)材料一中的“世界危机”指的是什么?“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分)(2)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分)(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分)参考答案【答案】27.1)本小问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现象描绘,4分①十三行前有许多船只;②商行附近有西式风格的建筑;③也有中国传统宗教风格或商行资金雄厚。每点1分,回答任意4点,即可得4分本质分析,甘肃省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6530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