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上期期中高二语文试卷(时间:140 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衡中西以相融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呈示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小题1】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C.“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D.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小题2】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B.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C.“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D.观察、审阅、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B.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C.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二、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4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郭?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为政才能智慧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 ②示以信赏,纠戮渠帅 ③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 ④悉遣归附农 ⑤常严烽候,明购赏 ⑥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一生仕宦多朝。他在哀帝、平帝时做过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时被征拜为左冯翊;世祖时,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等。B.郭?为政善于治理。他使离乱后的渔阳盗贼销散,匈奴远迹,民得安业;他不战而屈人之兵,使颍川盗贼数百人皆束手来降。C.郭?为人讲究诚信。他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就是郭?做人的原则。D.郭?深受信任倚重。他曾被征拜左冯翊,治理混乱不堪的三辅,也曾得到皇帝慰劳,还曾被皇太子召见,赏赐车马衣服什物。【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2)?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答案】【小题1】B【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译文:渔阳已经遭受了王莽动乱,又加上彭宠的败亡,百姓大多狡猾奸恶,盗匪众多。【参考译文】郭?字细侯,是扶风茂陵人。郭?少年时就有志向、品行,哀帝、平帝年间被征召到大司空府,几次升迁后任渔阳都尉。王莽时郭?任上谷大尹,升迁为并州牧。更始帝刚即位时,三辅地区接连遭受乱兵侵扰,百姓感到震惊害怕,有势力的宗族大户人家,各自拥兵自保,没人肯率先依附。更始帝平素常听到郭?的声名,征召他来拜为左冯翊,让他安抚百姓。世祖即位,拜他为雍州牧,两次升迁为尚书令,多次进忠言谏诤。建武四年,郭?出任中山太守。第二年,彭宠被灭,郭?转任为渔阳太守。渔阳已经遭受了王莽动乱,又加上彭宠被打败,民众较为狡猾和不善,贼寇无处不在。郭?到渔阳后,宣示百姓有功必赏,并捕杀贼寇首领,盗贼由此溃散。当时匈奴多次侵扰郡界,边境军民吃了不少苦头。郭?整顿兵马,设计好攻守战三、(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题目(本小题共2题,共11分)鹧鸪天① 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①本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小题1】本词在写景方面手法丰富多样,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6分)【小题2】本词的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 (二)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4题,每空1分,共6分)(1) ,亦崎岖而经丘。(2) ,烟光凝而暮山紫。(3)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庞命优渥, ,有所希冀。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一代奇才今寂寥——浦江清其人其事谙熟掌故的人没准还记得,当年的北平曾有著名的“清华双清”。“双清”者,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个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而今,前者依然声名煊赫,后者却已门庭寥落。浦江清的治学之路丰富多姿:初从吴宓研修西洋文学,继随陈寅恪治东方学,后回归王国维所做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几年下来,他中西并举,古今兼擅,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不胫而走。浦江清在诗文创作上极勤奋,但在治学上却极谨慎,饶有东大前辈“述而不作”之风。十余年间,他仅写了《八仙考》《之话》两篇论文,前者一俟问世,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极为倾服。抗战时期,安顿好家人的浦江清冒着生命危险闯过日寇的警戒线,在水灾、空袭的威胁下,在胃病、疟疾的折磨下,翻山越岭,一路西行赶回西南联大,以免耽误学生功课。联大时期,他常年蛰居于文科研究所,潜心研究和写作,经常带一两个饼到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闭馆时不知出来,常常被人锁在里面。浦江清觉得郭沫若对屈原出生日期所下结论有误,为了论证自己的看法,他从头学习高等数学和古代历法,常常忘却寒冷与疲倦,后半夜起床看星象,用以推算出准确的生卒年份。后来写出《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这一重要论文。上课时,他对学生们说:“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三种意见,郭沫若先生的一种,XX先生的一种,还有我的一种。我以为这三种意见,我的意见最为正确。”台下学生都为他的这种坦率与真诚相视而笑。解放后繁重的工作和频繁的运动,彻底摧毁了浦江清的健康,终致其十二指肠穿孔,以至于只能采取保守疗法而不能手术。期末考试时,他只能让学生挨个到其病榻前轮流口试。浦江清闭着眼睛静静地听学生回答,待回答完毕,才睁开眼睛,在成绩册上写个“优”字。浦江清逝世时只有五十三岁,时为教研室主任的游国恩与室内的研究生、助教们做了几副挽联,后人对程毅中所做一副印象深【解析版】河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9479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