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剡溪(shàn) 霰珠(sàn) 鼎铛(dāng) 椽笔(chuán)B.烽燧(suì) 佛晓(fú) 钗擘(bò) 澧浦(pǔ)C.罗襦(rù) 绐曰(dài) 渌水(lù) 谑笑(xuè)D.馔玉(zuàn) 颤栗(chàn) 剽掠(piāo) 刈旗(y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处错别字的一组是( )A.鼙鼓 迤逦因缘 兵慌马乱B.空蒙 春宵慰藉 勾心斗角C.渲泄 暄嚣闲遐 事必恭亲D. 蜂拥 废解 馋言 真知卓见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初到扬州城,出门便不知东南西北,于是我买了本城市旅游图,按图索骥,终于游览了瘦西湖、平山堂等我神往已久的景点。B.C.D.A.“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园睁。一声好似轰雷吼,独退曹家百万兵。”这首诗称赞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虎将赵云。B.《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身份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C.《三国演义》“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关羽杀到,三笑而张飞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D.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7.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8.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王思政,太原祁人。思政容貌魁梧,有筹策。属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扰乱关右,北海王颢讨之,闻思政壮健,启与随军,所有谋议,并与参详。时孝武在藩,素闻其名,乃引为宾客,遇之甚厚。乃登大位,委以心膂。俄而齐神武潜有异图,帝以思政可任大事,拜使持节、中军大将军、大都督,总宿卫兵。思政乃言于帝曰:“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关中有崤函之固,且士马精强。藉天府之资,因已成之业,二年修复旧京,何虑不克。”帝深然之。大统之后,思政虽被任委,自以非相府之旧,每不自安。及河桥之战,思政下马,用长槊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时陷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衣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得免。仍镇弘农。思政以玉壁地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八年,东魏复来寇,卒不能克。以全城功,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二年,加特进,兼尚书左仆射、行台、都督、荆州刺史。境内卑湿,城堑多坏。思政乃命都督蔺小欢督工匠缮修之。掘得黄金三十斤,夜中密送。至旦,思政召佐史,以金示之曰:“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周文嘉之,赐钱二十万。思政之去玉壁也,周文命举代人,思政仍进所部都督韦孝宽。其后东魏来寇,孝宽卒能全城,时论称其知人。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袤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咸得其才。(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扰乱关右属:恰逢。B.俄而齐神武潜有异图潜:暗中。C.东魏复来寇,卒不能克寇:侵犯。D.思政之去玉壁也去:前往。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思政乃言于帝曰B.且士马精强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C.关中有崤函之固D.乃引为宾客 人非生而知之者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武帝登基之前就听说王思政有才能,对他非常好;孝武帝登基后,更是把重要的部门和职位委任给他。B.王思政向孝武帝分析了当时的形式,认为不如放弃洛阳,退守关中,时机成熟后再作打算,孝武帝非常赞同这一观点。C.王思政认为玉壁地势险要,战略位置很重要,请求筑城为防御作准备,他不但自己守住了玉壁,而且他推荐的韦孝宽也成功地守住了玉壁。D.王思政在河桥一战中先士卒,深入敌人阵地,他身边的人都了,他故意穿着破旧的衣服和盔甲,让敌人以为他不是将帅,才免于一死。三、文言文阅读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12分) (1)时孝武在藩,素闻其名,乃引为宾客,遇之甚厚。(4分) 翻译: (2)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衣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得免。(4分)翻译:(3)其后东魏来寇,孝宽卒能全城,时论称其知人。(4分)翻译:四.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送客愁。14、(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暂缺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19986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