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2015届期末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纸。第Ⅰ卷 阅读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布依族民居布依族在历史上发展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的木或木石结构两种形制,其中黔南、黔西南、黔西地区的布依族山区仍然以传统的木制干栏为主,而黔中地区的布依族则以石制干栏为盛行。布依族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百越人。考古学家们在原百越民族的发祥地和分布地,陆续发现了最早 7000 多年以前古越人的一些建筑遗址和铸型,说明了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布依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其房屋顶一般为悬山式,还有少量的歇山顶和重檐,由于对汉文化的借鉴,也有少量硬山式的屋顶、外围加上高高的马头墙护体防火防风。就布依族村寨的布局结构而言,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依山势而建,面临从深远的山谷迂山越坎而来的河流小溪。布依族人聚族而居,族是由若干个有相近或相连血缘的房族构成的;房族又是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构成的;大体上一个房族居住在一个共同的地段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布依族传统民居中的室内呈“H”型布局,这正是受儒家文化敬天法祖治世观念影响的体现。中心为中厅也称堂屋或明堂,普通百姓的一切祭典及重要活动都可以在中厅完成,例如婚丧嫁娶、祝寿贺宴等。中厅一般是正南坐向,即古文献所讲的“感天地,正四方”。无论是传统的木架结构还是石板结构,通常情况下分上、中、下三层。由于布依族是田间劳作的农耕民族,所以其居住空间也与他们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与其思想信仰、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中层是房屋的主体,里面包含有火塘、伙房、中厅(堂屋)、卧房。火塘是布依族的主要生活场所,根据房屋的形式火塘有不同的设置,居住在平地楼的布依族,火塘一般设在一楼,但对于大部分的布依族而言,火塘都设置在二楼堂屋靠里侧一间,在室中间挖小坑,四周垒石条或砖,火塘内铺草木灰,中间—般置放三角铁架,用于安放烧饭煮菜的锅具。火塘正上方悬挂—长方形吊炕或吊钩,作为熏制和烘烤食品之用。伙房即厨房,是布依族从火塘生活形式逐步发展过渡而来的布局形式,伙房里垒有灶台,放有碗柜,布依族做饭做莱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伙房,而火塘是冬季烤火、年节熏烘腊肉之用。堂屋是布依族整个家庭的重心,堂屋整个空间有四根大的穿枋穿构而成,这四根穿枋人们称呼为“四大落雁”。在堂屋正中的墙面上会搭神台,用来供奉家神,他们的神台装饰得精致大方,年节或家里有什么大事都要先供奉祖先,希望取得祖先庇佑,确保家人安康,家畜兴旺。堂屋后面设卧室,两侧各分两室。老人的卧室比较简洁,年青人的卧室布置得相对新整。室内的家具都为木质上漆,格调古色古香。最上层为房屋顶棚,用于搭建粮仓和堆放一些不常用到的农具。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16期,有删改)1.下列对“布依族民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布依族民居有干栏式木楼民居和石板房两种,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已经发展成熟的木楼、石板房民居了。B.布依族民居中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与我国其他民居的建筑布局差别还是比较大的。C.布依族民居室内呈“H”型,中心为中厅也称堂屋或明堂,一般是正南坐向,即古文献所讲的“感天地,正四方”。D.布依族民居中厨房布局形式从火塘逐步发展而来,布依族厨房是布依族做饭做菜的中心逐渐转移的见证。1、B见文中第三段“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原文中只列举了几种建筑,而其它类型的未必就有很大差别,另外原文说的是建筑类型,而选项说的是建筑布局。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不符合文意的的一项是(3分)A.处在不同地区的布依族的民居是不同的,这种现象与他们在聚集地收集到的建筑原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B.布依族源于先秦的百越人,百越人至少在 7000 年前就有类似于后来的干栏式建筑的民居,同期的考古也证明了这个观点。C.布依族民居的样式、结构特征与他们是农耕民族、农业生产是分不开的,也与他们的思想信仰、生活习俗相关。D.布依族整个家庭的重心是堂屋,堂屋的后面一般是卧室。布依族的家具都是木制的,格调都十分古雅。2、A题干“处在不同地区的布依族的民居是不同的”属无中生有,从一二段可得知不同地区的布依族民居有些是相同的,另外文中没有原材料决定民居样式的信息。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布依族民居的房顶因为借鉴了汉文化的内容,所以样式除了本民族的悬山式、 歇山顶和重檐外,还有汉民族的硬山式。B.布依族干栏式民居建筑通常分为上、中、下三层,并且每层的功能不同,比如最上层作为粮仓、储藏农具等。C.火塘的位置因为布依族房屋建筑的不同而不同,如平地楼的火塘一般在一楼,主要用来烧饭、煮菜、烤火、熏制腊肉。D.“四大落雁”指布依族民族中堂屋的4根穿枋,它的上面供奉着家神,年节的祭祀是希望祖先保佑家人幸福。3、A(B参考原文最后一段“最上层为房屋顶棚,用于搭建粮仓和堆放一些不常用到的农具”,C与原文倒数第四段表达不一致,D“它的上面”是指“堂屋正中的墙上面”,而不是4根穿枋的上面。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陶安,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①取太平②,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注释]①太祖:朱元璋。②太平:古地名,今安徽当涂。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抚形胜以临四方 抚:据有B.太祖多其能让 多:赞许 C.视诸儒最旧 视:看待 D.时人荣之 荣:认为荣耀4.C (视:比。)5.朱元璋称陶安“谋略无双”。下列句子,都说明陶安“谋略无双”的一组是①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②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③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④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⑤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⑥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⑥5.B(③句言治理地方的政策适当。④⑤句说他对治理国家有深刻的见解,都是有谋略的表现。①句对当时形势的正确分析,也表现出他的谋略。②句说明他谦让,“太祖多其能让”就是很好的注解。⑥句是他对皇帝的称赞。)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安虽避乱家居,却并非不谙世事。他看出朱元璋与众不同,认为他拨乱救民,顺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德,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赏。D.陶安认为,骄纵与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害正道的树立。他的见解得到了朱元璋充分的肯定。参考答案:B与原文信息不一致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⑴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5分)黄州初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陶安做黄州的知州。(“初下、逾、知”各1分)⑵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5分)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诘、黜”各1分,“何从知”句式1分)【文言翻译】陶安,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因为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父老出迎。太祖接见他,跟他谈论。陶安迸言说:“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吊,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杀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人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要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20502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