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读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回答5-6题:5.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6.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正确的是( ) A.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以及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水力发电和浇灌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D.Ⅰ区河流应注重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7-8题。7.左上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8.右上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A.1800 B. 1000 C. 500 D. 200 图6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及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①、②、③、④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A.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沙漠、林地、耕地、草地10.③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 ) A.水源条件 B.热量条件 C.地形条件 D.土壤条件读 “吉林省地形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吉林省自东向西地形的排列应该是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 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 D.丘陵、山地、平原、湿地.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A棉花、亚麻B甜菜、小麦C.高粱、黄麻D.甜菜亚麻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表,完成13~16题。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652.141.95.154.640.3长江三角洲4.949.845.34.152.443.5京津冀10.045.744.39.547.243.3大东北12.849.737.512.550.4[37.113.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14.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15.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下降的是 (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资金密集型工业C.技术密集型工业 D.市场指向型工业16.过去30年来,广东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是 ( )①以高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 ②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 ③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占较大比重 ④属于集约型发展模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17.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回答1~题。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畜牧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21.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题。.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 ②经济结构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A.①②⑤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 A.增加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B.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图表示中国的大庆油田、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杜玛兹油田和土库曼斯坦的古姆达格油田采油速度与最大采油速度之间的比值随投产时间的变化曲线图(比值为 “1”时,即达到“巅峰时刻”)。读图回答。25.图示曲线反映了 ( )。A.古姆达格油田开采时间最早 B.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时间最长 C.罗马什金油田储油量最大 D.杜玛兹油田开采率最高26.有关石油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油田B近年来中国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的态势,生产量大于消费量C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石油价格 D中国石油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27、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C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D.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28、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 D.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29.A、B、C表示工业化的三个指标,其中A表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B、C是 ( )B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②C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③B表示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④C表示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30.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国际通用标准还存在的差距是 ( ) ②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的一半 ③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低于国际标准性④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约为国际标准的一半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综合题(4大题,共40分)31.下图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和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10分)(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主要原因。(6分)(2)指出图中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有利条件。(任答两点)(4分)32.2010年5月24日新华网消息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则》,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结合图,回答有关问题。(分)(1)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你认为长三角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任答点)(分)(2)在图示区域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任答两点,4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岷山山脉贯穿全境,与四川省南坪县接壤,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长5 000米,宽500米。泥石流涌入县城,所经区域被夷为平地。材料二 下图为舟曲县城泥石流流域图。(1)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舟曲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从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两方面任答三点)(6分)(2)简述该地在防灾减灾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任答两点)(4分)—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二年级 文科地理(A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表格中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C.C.BA.A.A.A.A.A.A.1)主要原因: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②发电成本下降③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6分)(2)①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区 ②靠近东部消费市场③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④国家政策支持改造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减少耗能多、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等。(任答点)(分)①实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A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205662.html
相关阅读: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