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2014学年第一联考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将学校、姓名、班级、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Ⅰ 卷 选择题共分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A.氨基酸 B.核糖 C.磷脂 D.脱氧核糖核酸.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A.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 B.与细胞的物质交换关系密切C.与细胞的遗传有重要关系 D.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或衰老的红细胞,在白细胞中与这些物质消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为A.溶酶体 B.核糖体 C.液泡 D.中心体A.高尔基体 B.细胞质 C.核糖体 D.内质网7.使用显微镜时,换上高倍镜,不应出现的操作是A.调节光圈 B.调节细准焦螺旋C.调节反光镜 D.调节粗准焦螺旋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氨基酸、核糖、核苷酸C.核酸、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9.一只基因型为Aa的白羊产生了400个精子,含A的精子有A.400 B.200 C.100 D.5010.噬菌体与其受侵染的细菌之间的关系为A.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11.就二倍体而言,下列组合中属于配子的是A.MMNN B.Mm C.MN D.Nn12.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13.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14.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消化液15.在动物体内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最可能是A.树突→轴突 B.轴突→树突 C.细胞体→细胞体 D.细胞体→轴突16.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A.自由扩散 B. 主动运输 C.胞吞作用 D.胞吐作用17.将大白鼠从25℃的环境移到0℃的环境中,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皮肤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率减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18.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19.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D.生长激素20.下列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A.吞噬细胞 B.红细胞 C.T细胞 D.B细胞21.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22.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外在因素不包括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C.温度大小 D.生物种群的特征23.要得到番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在该花的柱头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24.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狼是A.第三营养级和一级消费者 B.第三营养级和二级消费者C.第二营养级和二级消费者 D.第二营养级和一级消费者25.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C.调查植物的样方只能采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D.必须逐一计数该地域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26.从生态学上考虑,农民在农田里除草是为了调整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D.作物和杂草间的共生关系27.在单侧光照时,植物茎表现出向光弯曲生长的特点,这是由于单侧光使A.生长素在茎的向光侧分布的多,细胞分裂快 B.生长素在茎的向光侧分布的多,细胞生长快C.生长素在茎的背光侧分布的多,细胞分裂快D.生长素在茎的背光侧分布的多,细胞生长快28.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 种群密度 B.种群大小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迁入率和迁出率29.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30.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中,的是A.艾滋病病原体(HIV)B.艾滋病毒主要细胞C.母婴D.艾滋病各种感染31.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A.脑干 B.大脑皮层 C.脑 D.下丘脑3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B.C.D.A.CO2B.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C.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D.组成自然界的元素36.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7.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所有金鱼和水草.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状况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文化 D.生活消费水平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A.长江口热带风暴B.长江上游森林植被被破坏C.水库泄洪过快D.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耗量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共40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41.(10分,每方格或每空各1分) 下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请回答:(1)该细胞为__________细胞,它是由________细胞直接分化而来的。(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它在 中起作用。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用标号) 。抗体的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 性,并以[ ]_________的形式运输的。(3)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由[ ]____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42.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 ,猫头鹰属于 兔处于第 营养级。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一营养级的生物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千克。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大约2050 nm的间隙,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化学突触及神经传导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间隙存在,使神经信号传导只有某些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参与下,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 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囊泡,后者再与 融合,而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2)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3)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脂酶所破坏研究发现有机杀虫剂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 ,动物常处于震颤、痉挛之中,直至最后死亡。突触 。44.填概念图(5分,每空各1分)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忻州市201-2014学年第一联考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题目答案BC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目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41.1)浆B细胞或记忆细胞2)蛋白质③→④→②→⑦→①(不答⑦也得分)连续性⑦ 囊泡3)⑥ 线粒体1)生产者 消费者 二2)草 光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CO2(或气体 光合 呼吸 4)550043.(5分,每空各1分)(1)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2)糖蛋白蛋白3)持续兴奋(兴奋传导不正常)(4)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44.(5分,每空各1分)(A、B之间顺序不作要求;C、D、E顺序不作要求) A.体液调节 B.免疫调节 C.渗透压平衡(渗透压)D.酸碱度平衡 E.温度(或答血糖平衡等也给分)山西省忻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B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20631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