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河南师大附中 高二 年级 《 历史 》期中试卷分数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选择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上)“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该材料思想的核心来源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圣人之要,四方来效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3. 一个时代的服饰演变可以看出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嬗变:西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变革”,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之美”。能够反映出以上文化审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 “百家争鸣”、民主政治、理学盛行 B.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 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4.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低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用这两个概念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 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也变小 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梁启超、孙中山他们推崇黄宗羲著作的原因是黄宗羲 A.主张工商皆本 B.强调法制 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经世致用A.指南针 B.印刷术 C.火药 D.造纸术7. 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形式有( )A、楚辞、元曲、明清小说 B、南戏、元杂剧、京剧C、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D、宋词、明清小说、京剧A.甲骨文---隶书---楷书---篆书 B.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C.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D.甲骨文---篆书---楷书---行书9.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 ②④C.③⑤ D.①③10.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也” B.“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D.“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 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 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 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资产阶级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兴办实业,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16.如果请你为下列历史图片拟写一历史主旨,你会选择哪一标题( )A.抗争——摆脱外来殖民侵略 B.屈辱——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D.复兴——中华民族步步崛起17.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双百”方针B.抵制“左”倾错误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以下选项不能说明材料内容的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要求中华民族自求解放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23.下面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②《新民主主义论》③ 《论十大关系》 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24..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863计划 C.载人航天工程 D.两弹一星A.B.C.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二.本卷共小题,其中第题分,第题分,共50分。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回答问题:(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3)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河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22206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