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命题人:覃巧兰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机理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众说纷纭,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面观测结果与卫星和火箭测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的事实所证明。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磁层好似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象。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个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还是个无线电现象,可以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它还会辐射出某些无线电波。有人还说,极光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以及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极光还可以影响到气候,影响到生物学过程。当然,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1.有关“极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光这种特殊的光是一种高空大气现象,人们逐步能够解说此现象的成因机理。B.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便产生了极光。C.极光的形成需要大气、磁场和太阳风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D.极光的形成与电视屏幕图像显示有着相似的过程和结果。2.对极光形成的原理,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被进入地磁极区高空大气层的电子束激发而发光。B.太阳喷发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被磁场汇集成束而从大气层显现出来。C.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从而形成极光。D.由太阳风粒子流形成的电子束受到电磁铁的作用而显示极光图象。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解释极光的辐射现象。B.人们已经认识到,极光对许多实用工程项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与弊。C.极光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极光对气候、生物学过程等方面都有影响相关。D.揭开极光发出声音的谜底已经得到科学界人士的重视,不远的将来就会真相大白。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4-7题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谦让 B.陛下功成,厚自伐 伐夸耀C.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 D .毅然不可夺 夺夺取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①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②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③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④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⑤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⑥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做官。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辅佐过多位太子。B.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元吉没有听从宇文歆的建议,弃城逃回京师,致使太原沦陷。C.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D.唐太宗非常器重李纲,每次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和房玄龄、王?陪同坐在身边。李纲生病,皇帝还派房玄龄去慰问。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2)(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宋)黄庭坚【注】①卮:酒杯。②水沉:沉香木。③酴醵(túmí):花名。.这首诗表现了水仙花的哪两个特征?(分).这首诗用了哪些手法?结合全诗简析这些手法的妙处。(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1)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2)______ _____,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 ____,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3)鹏之背, ;怒而飞, 。(庄周《逍遥游》)(4)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乙 选考题考生请从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天 职 许行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 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魁力。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宁夏银川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23261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