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某重点中学2014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014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命题人:高淑萍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鼙鼓(pí)?锦衾(qīn) 绸缪(chóu móu) 踯躅(chíchú)B.满襟(jīn)? 玉扃iōng) 锱铢(zīzhū)? ? ?馔zhuàn)玉C.yìng qiáng) 扁舟(piān)? 大?(xì) 逦迤(lǐyǐ)D.xuè) 凝睇(ì)?溪?shàn) 剽掠(piǎo)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訇然? 柏森森 箜篌B.酒垆 渔樵? 龙呤 廊腰漫回C. 捣衣祯 忽已瞑 鼎铛玉石D.辇车 贿赂 迁灭? 雕栏玉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断其喉,尽其肉,去)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译文: (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分)《庖丁解牛》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注】张先,北宋词人。乙卯年:1075年,时年作者八十六岁。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10.试从“动”与“静”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词上、下阕。(4分)11.“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历来为人传唱,请结合词人的情感作具体赏析。(4分)(三)诗文默写:(20分)(1)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 _,__ 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___ __ _ __,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____ __________ , ______ 。(4)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_____。《越中览古》(5)用典是古诗的写作手法之一,如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用女娲典故的句子是 ,陆游《书愤》中用檀道济典故直抒胸臆,一吐满腔忧愤的两句是 ,镜中衰鬓已先斑。(6)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 。杜牧《阿房宫赋》中感慨秦和六国都亡于不爱百姓的句子是“嗟乎! ,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文章以“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7)古人讲究炼字,一个平常的“空”字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李白的《将进酒》中的      ,       。用一“空”字抒发了怀才不遇的伤感。杜甫诗《蜀相》     ,     。用一“空”字,极写武侯祠的荒凉。(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谢公宿处今尚在, 。”“云青青兮欲雨,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19分)那 树宗璞木槿花娇艳夺目,花甚多,虽每花只开一日,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开放,十分美丽。花期满树花朵,甚为壮观美丽。一位朋友曾说她从未注意过木槿花是什么样儿,我答应木槿花开时,邀她来看。过了些时,偶然走过图书馆,却见两排木槿,花朵已全落尽了。一路很是怅然,似乎不只失信于朋友,也失信于木槿花。又因木槿花每一朵本是朝开夕谢的,不免伤时光之不再,联想到自己的疾病,不知还剩几多日子。回到家里,站在院中三棵松树之间,那点脆弱的感怀忽然消失了。我感到镇定平静。三松中的两棵高大稳重,都似很有魅力,可以倚靠。第三棵不高,枝条平伸作伞状,使人感到亲切。它们似乎说,好了,不要小资情调了,有我们呢。它们当然是不同的。它们不落叶,无论冬夏,常给人绿色的遮蔽。那绿色十分古拙,不像有些绿色的鲜亮活跳。它们也是有花的,但不显著,最后结成松塔掉下来,带给人的是成熟的喜悦,而不是凋谢的惆怅。它们永远散发着清净的气息,使得人也清爽,据说像负离子发生器一样,有着实实在在的医疗作用。更何况三松和我的父亲是永远分不开的。我的父亲晚年将这住宅命名为三松堂,言“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犹多其二焉”,其寄意深远,可以揣摩。我站在三松之下感到安心,大概因为同时也感到父亲的思想、父亲的影响和那三松的华盖一样,仍在荫庇着我。 父母在堂时,每逢节日,家里总是很热闹。70年代末,放鞭炮之风还未盛,我家得风气之先,不只放鞭炮,还要放花,一道道彩光腾空而起,煞是好看。这时大家又笑又叫。 放了几年,家里人愈来愈少了。剩下的人还坚持这一节目。以后因子侄辈纠缠,也还放了两年。再以后,没有高堂可娱,青年人又大都各奔前程,几乎走光,三松堂前便再没有节日的喧闹。这一切变迁,三松和院中的竹子、丁香、藤萝、月季和玉簪都曾亲见。其中松树无疑是祖字辈的,阅历最多,感怀最深,却似乎最无话说。只是常绿常香,默默地立在那里,让人觉得,累了时它总是可以靠一靠的。这三棵松树似是家中的一员,是亲人,是长辈。燕园中还有许许多多松柏枞桧之类的树,便是我的好友了。在第二体育馆之北,有一片用松墙围起来的园子,名为静园。这两年,每天清晨坚持散步是我性命攸关的大事。散步的路径,总寻找松柏之处,静园外超过千步的松墙边便成为好地方。一到墙边,先觉清气扑人,一路走下去,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换过了。临湖轩前有一处三角地,也围着松墙。其中一段路两边皆松,成为夹道。那松的气息,更是向每个毛孔渗来。最主要的是那气息,清到浓重的地步,劈头盖脸将人包裹住了。这时便想,若不能健康地活下去,实在愧对造化的安排。走出夹道不远,有一处小松林,空气自然是好的。我走过时,总见六七位老太太在一起做操,一面拍拍打打,一面大声谈家常。譬如昨天谁的媳妇做的什么饭,谁的孙子念的什么书。松树也不嫌聒噪,只管静静地进行负离子疗法。中国文学中一直推崇松的品格。松树的不畏岁寒,正可视为不阿时不媚俗的一种节气。这是“士”应有的精神境界,所以都愿意以松为友为侣。白居易《庭松》诗云:即此是益友,其友须贤才。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最后两句用松之德要求自己勉励自己,要够格作松的主人。松不只给人安慰,给人健康,还在道德上引人向上,世之益友,又有几人能做到呢?自然界中,能为友为侣的当然不只松柏一类。人若能时时亲近大自然,会较容易记住自己的本色。嵇康有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纵然手不能举足不能抬,纵然头上悬着疾病的利剑,我们也要俯仰自得,站稳自己的位置。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 作者由松树自然联想到与之永远分不开的父亲,父亲虽然离去了,但他的思想和人格还一直影响着“我”,使“我”感到安心。B. 作者回忆一家人在松树下放鞭炮的热闹情景,目的是与父母离世后家庭的冷清、寥落形成对比,表达物是人非家道衰落的伤感情怀。C. 文章写小树林里老太太们运动、聊天等喧闹的场景,突出她们生活的安闲快乐,而这正是默默付出的小松林带给她们的。D. 文章由松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再由“三松”写及“松墙”和“小松林”,以“松”为中心意象,连缀全篇,衔接紧凑,构思严谨。E.文章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既有可读性,也有哲理性,给读者深刻的启发。14.文章本在写松,开头却从木槿花的凋零写起,作者这样安排文章开头有什么用意。(4分)1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结尾处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16.请联系全文,对作者以“松”为“侣”的原因加以探究。(6分) 四、语言知识与运用:(7分)17.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两个与画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每句2分,共4分)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 。1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3分)   文化的独立性,决定着文化自身的影响力和免疫力。由于文化独立性的衰弱乃至完全丧失,才会形成这样一种怪现象:在西方,是商业攀附上了文化;而在我们这里,却是文化卖身给了商业。由于动力的不同,所以虽同样是与商业的结合,在彼处是文化统领了商业,是商业为文化服务;而在我们这里,却是商业情结完全挤占了文化情结,利益追逐完全替代了责任感追求,文化成了商业的婢女,成了羸弱不堪的四不象的怪胎。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宁夏某重点中学2014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23293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