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命题人:鲍笑笑 审核人:王静 2013.12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有关,这主要体现了无机盐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2.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酵母菌等样品进行成分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所有样品都含有水、蛋白质和DNA B.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淀粉的是玉米组织3.右图是某生物体内合成某种物质途径的示意图。现将缺乏途径中必须的某种酶的微生物置于含X的培养基中生长,发现微生物体内有大量的M和L,但没有Z。那么该细胞不能合成下列哪种酶A.E酶 B. A酶和B酶 C.B酶 D.C酶4.下列有关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 B.腺细胞分泌消化酶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被动转运因为不需要膜上的载体参与,所以没有体现选择透过性 D.小肠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蔗糖是由于蔗糖分子量大5.下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B.B值越小,表示细胞失水越少C.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的体积略有增大D.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大6.下图表示两个动物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行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细胞中都应有纺锤体未画出B.甲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个DNA分子C.甲乙细胞代表的生物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D. 甲乙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在期时已完成复制B.人类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C. 在光学显微镜下,经染色后仍无法观察到细胞核的细胞肯定是原核细胞D. 线粒体是细胞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故其内氧气的浓度一般比细胞溶胶中要高8.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ATP需要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 B.合成ATP需要的能量可来自脂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分解 D.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对水的吸收9.如下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结果是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B.漏斗中液面一直下降,直到低于玻璃槽中液面C.漏斗中物质的总浓度一直在变小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10.当植物以释放为主的时候,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合成有机物 B.净积累有机物 C.光合作用 D.无氧呼吸11.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B.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C.癌细胞膜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 D.癌细胞的细胞呼吸减弱12.下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 分解产生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以下改变正确的是A.pH=a时,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d点右移 D.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1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蝌蚪发育过程中尾部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 B.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C.细胞分化受基因控制,且不同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 D.细胞衰老与凋亡时,所有的酶活性均下降1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分别发生在A.前期和后期 B.前期和中期 C.中期和后期 D.前期和末期15.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揭示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下列哪项不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 A.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B.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C.各基因在体细胞出现的机会相等 D.每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16.番茄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紫茎缺刻叶植株和绿茎“马铃薯叶”植株杂交,获得的再自交,在2400株植株中新类型大约占 A.1500株 B.900株 C.300株 D.150株17.小方很幸运地怀上了异卵双胞胎,但是,医生却告知她与丈夫小曾均属白化病(一种隐性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请你帮助预测,小方孕育的两个孩子都是女孩概率和至少有一个小孩患有白化病的概率是A.1/2和7/16 B.1/2和5/16 C.1/4和5/16 D.1/4和7/1618.下列相关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油脂颗粒时,视野整体呈橙黄色是因为没有用酒精洗去浮色 B.若洋葱外表皮细胞颜色较浅,则可调暗光源使液泡更清晰 C.叶绿体色素提取时,加入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分子 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见到后期细胞中染色体逐渐向两极移动19.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中,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A.甘油进入胃黏膜细胞 B.CO2穿出组织细胞C.植物的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离子 D.水分子出入细胞20.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其条件后,即可发现植物叶肉细胞内五碳分子RuBP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升高CO2浓度 C.升高CO2浓度 D.降低CO2浓度21.下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阶段示意图,但顺序不对。下列选项中顺序正确的A.④-①-②-⑤-③-⑥ B.②-③-④-⑥-①-⑤C.③-④-①-②-⑥-⑤ D.④-②-③-⑥-①-⑤22.果蝇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经过四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 A.4条 B.8条 C.16条 D.32条23.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A.应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24.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 B.玉米的高秆和小麦的矮秆C.豌豆的黄子叶和绿豆荚 D.人的身高和体重25.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的豌豆杂交,后代中表现型有 A.2种 B.4种 C.6种 D.9种26.水稻的非糯性(W)、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几个成熟花药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全部变蓝 B.全不变蓝 C.变蓝 D.变蓝27.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顺序是A.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联会→着丝粒分裂B.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C.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复制→着丝粒分裂D.同源染色体联会→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28.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花花花 301非甜玉米+101 白98黑毛+102白A.①和B.②和C.②和 D.①和5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 A. 甲猫 B. 乙猫 C. 丁猫 D. 戊猫30. 图一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二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中,的是? A.处于图一中AB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C点2倍B图一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BC段某一时期C.图二中乙细胞能发生基因重组,分裂后会产生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D图二中乙、丙细胞处于图一中的BC段,甲细胞处于DE段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光反应需光不需要酶 光合作用有水生成 最后阶段有氧气的释放 葡萄糖中的氢来自水 将CO2转变成富含能量的有机物 A.B.C.D.33.在需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34.如右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根据其吸收CO2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2.04.06.08.09.010.0CO2(mg/100 cm2?h)-2.02.06.010.012.012.0A.光照强度在8.0~9.0 klx之间时,细胞内合成ATP的速率不变B.光照强度在2.0 klx时,细胞内不进行光合作用C.光照强度在8.0 klx时,细胞从外界既吸收CO2又吸收O2D.超过9.0 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主要外界限制因素是外界CO2浓度36.如图为某种浙江省天台平桥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暂缺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23680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