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宿迁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罢黜 茁壮 咄咄怪事 相形见绌
B.饴糖 怠慢 贻笑大方 百战不殆
C.揣测 湍急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D.揶揄 逾期 瑕不掩瑜 不可理喻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 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 ,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 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A.耸人听闻 娓娓而谈 望尘莫及
B.骇人听闻 娓娓而谈 望其项背
C.耸人听闻 振振有词 望尘莫及
D.骇人听闻 振振有词 望其项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
A.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而且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过5毫西弗左右。
C.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D.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羡慕、崇敬、膜拜,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4.下面图表,提取信息,概括三条结论。(6分)
二、文言文(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
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俯冯夷之幽宫 ②燕巢于飞幕之上
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顾安所得酒乎?(2分) ▲
(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4分)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4分)
答: ▲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张舜民,北宋词人,治平进士。元丰五年(1082)因遭转运判官李察劾奏,坐罪谪监郴州(今湖南)酒税,南行途经湖南岳阳,赋《卖花声》二首。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 ▲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 ▲ ?总是离人泪 。
(3) 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 ▲ 。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 , ▲ 。
(5) ▲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另一种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1. 的第③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
12. 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13. 第④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 ▲
14. 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完成15―17题。
失去风景的时代 曹文轩
⑴我们不无悲哀地看到: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当年,川端康成称他与自然的关系是“幸运的邂逅”。他在谈到《伊豆的舞女》时,惟一的遗憾是觉得风景还是少了些。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谈论风景的意义,但在实际写作中,风景始终是他们的小说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写作,几乎形成一个定论:风景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然而现代小说就是抛却了这一元素。
⑵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实际上已经失去崇拜之心。古人面对自然,是一种宗教的姿态,他们虔诚静听与默察,是要在万籁俱寂中读出其奥义。因此,自然对他们来说不能有须臾的分开。而现代人尽管作出各种各样亲近自然的样子,并有许多赞美之词,但骨子里,现代人还是只相信自己。自然已不再具有神性,它只不过是物质,是被看的。小说也就可以不必在意自然了。
⑶工业文明、人口难以抑制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消耗,使自然在日甚一日地退却与贫化。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是在一片缺乏绿色、缺乏蝉声与鸟鸣的水泥钢筋的世界里。他们的肉体与灵魂从一开始就缺乏自然所给予的灵气与湿润。他们的记忆里没有什么像样的风景,更没有对风景的深刻感受。因此,小说也就没有了风景。
⑷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却在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的历史性变异。
⑸文学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酷爱思想。现代之文学艺术,新生了许多特质,但同时也丢失了许多特质,比如意境、诗性等。在现实生活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双重作用下,现代文学艺术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深刻思想的追求上。现代哲学的发达并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的众声喧哗,使文学艺术陷入一个庞杂无绪的思想大网之中而不可自拔。追求思想的新颖,直至追求思想的乖戾,已成时尚与习惯。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一些现代的文学艺术家们在冥冥之中达成一个共识,这就是: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美是虚弱的,苍白而脆弱的,甚至是矫情的,美的浅薄决定了它不可能蕴藏什么深刻的思想,就更说不上蕴藏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了;而丑却是沉重的、无底的、可被无穷解读的,那些非同寻常的思想恰恰藏匿于其背后。因此,在现代艺术家那里,思想的挖掘,也就是在丑之上的挖掘,丑成了思想的矿脉。丑的物象(比如溃烂的脓疮,比如苍蝇),丑的人性(比如窥阴癖,比如自虐狂),纷纷涌入文学艺术家的视野。现代文学艺术家就这样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琐等联系在一起了。这虽然并非现代文学艺术的全部,但却是主流――至少是它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
⑹作为人们追求雅致、雅趣、雅兴的文学艺术,现在背离的恰恰正是这一切。现代文学艺术正是将粗俗、丑陋、阴沉、冷漠的事物作为自己观照的对象。风景的被注意,是与雅致、雅趣、雅兴联系在一起的,既然雅致、雅趣、雅兴已被冷淡与放弃,风景也就自然消失了。
⑺恶心的感觉、阴冷的感觉,不可能来自冬日的太阳、月下的清泉、雨中的草莓。
⑻现代小说因为缺乏古典小说中自然与风景,使人感到焦灼、枯涩,怎么说也是缺憾。
(选自曹文轩《小说门》,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版,有删节)
15.文中“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的原因有哪些?(6分)

16.请简要分析第五段的论述层次。(6分)

17.第七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中心有什么作用?(6分)

七.(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平常更为光滑的一颗卵石或比寻常更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24109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