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北魏孝文帝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B.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C.有利于吏治的进一步好转 D.为豪强地主割据一方提供了物质基础

2.三长制的历史作用在于

①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②使基层行政机构得以完善 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④助长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发生了变化,重点转向了

A.制度革新 B.移风易俗 C.建设洛阳 D.学习汉族文化

4.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的内容包括

①易服装 ②讲汉话 ③改汉姓 ④通婚姻 ⑤改籍贯

A.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建立三长制 ④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6.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改革措施是

①俸禄制 ②均田制 ③三长制 ④租调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强化提高

7.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8.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的生产力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

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B.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C.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 D.屯田制无法顺利实行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兼山泽吗?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12.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化。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是怎样进行风俗习惯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2)你认为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如何?

(3)联系社会现实,你认为当前有哪些陋习需要改变?

高考猜想

13.(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14.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 官吏俸禄制加强了对豪强地主的控制,限制了豪强地主割据势力。

2.A 三长制限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3.B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即移风易俗。

4.D 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比较全面,包括服装、语言、姓氏、婚姻、籍贯等。

5.A 从时间看,484年实行俸禄制,485年推行均田制,494年迁都洛阳;从事件的联系看:三长制是为配合均田制而实行的,因此应在均田制之后。

6.D ①俸禄制③三长制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措施,符合主题干农业改革的措施应是②均田制和④租调制。

强化提高

7.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教材可以得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吏治有所好转。

8.C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实际上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即学习农耕文化。

9.C 本题可用排除法。鲜卑贵族大多对改革持反对意见,因此②不正确,凡含有②的选项皆可排除。

10.C A、B两项可以是均田制实施的背景和原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且只能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有影响,而不能影响隋唐均田制的实施。D项屯田制与均田制没有必然联系。C项政府手中有大量无主荒地,即暗示不会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保护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均田制才能得以实施。

课外延伸

11.【解析】回答第(1)问要理解实质,体现阶级属性。回答第(2)问要分析出现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本身决定了土地兼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回答第(3)问关键在于全面理解材料的有关内容。回答第(4)问要把握好评议两字,既要说明它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也要说明它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12.【解析】本题以风俗习惯的改革为切入点,从一个角度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回答时应根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并联系现实生活回答。

【答案】(1)措施:改着汉服,改易汉姓,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评价: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丢掉了鲜卑族勇武质朴的长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2)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起到妨碍改革的消极作用;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恶俗,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移风易俗往往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

(3)春节时,跪拜磕头,上坟烧香的习俗;结婚时大要彩礼;厚葬习俗等。

高考猜想

13.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题目材料中的外谋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说明C正确。由众心恋旧说明B正确。由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可知D正确。

14.D 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对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细加分析,孝文帝的改革是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衰落。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333350.html

相关阅读:高中二年学生寒假计划(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