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上学期期中考试高 二 地 理 试 题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 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读“华北平原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3.华北平原的形成是由于( )A.沉积作用 B.搬运作用 C.风化作用 D.侵蚀作用4.海陆变迁的主要内力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C.地震 D.变质作用右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据此完成5~6题。5.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 A.海陆变迁 B.内力作用 C.地质作用 D.外力作用6.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流水 B.风力 C.温度 D.变质 相传佛教诞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大约五百年以后才逐步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据此回答7~8题。7.关于尼泊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势南高北低C.与中国有两处领土接壤 D.盛产甘蔗、黄麻等热带经济作物8.阻碍佛教传播的主要自然因素( ) A.广袤的热带沙漠 B.高大的地形阻挡 C.昼夜温差幅度大 D.太阳辐射强烈读甲、乙两个岛屿分布图,完成9~10题。9.两岛屿的气候类型分布状况为( ) A.甲岛屿西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东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B.乙岛屿东部为热带季风气候,西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甲岛屿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D.乙岛屿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10.当甲岛屿受到飓风影响的季节时,乙岛屿的地理状况为( )A.同时受到飓风影响 B.乙岛屿上河流进入汛期C.乙岛屿上人影一年中最短 D.乙岛屿最高山峰白雪皑皑11.下列各组选项中,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的是( ) A.寒潮、霜冻、水土流失 B.地震、泥石流、盐碱化C.森林破坏、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D.水力发电、酸雨、河湖酸化 读图,回答12~13题。12.某海轮于6月22日由大西洋西岸的A点出发,经 B、C、D三处,于当年8月1日返回原地。沿途可能经历的地理现象有( ) A.航行中一直顺风顺水 B.就海水温度而言,A>B>C>D C.由B到C航行中,昼夜更替周期小于24小时 D.CD沿岸,气候温湿,森林茂密13.图中C处南部海域有大西洋东南渔场,其形成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B.岸上河流带来有机质 C.底层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 D.海域平静,利于鱼类繁殖生息下图中阴影部分是某种农产品世界著名产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14.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 C.垂直地带性因素 D.非地带性因素15.A区域水果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 A.雨热同期 B.光照强 C.气温日较差大 D.气温年较差大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6—18题。16.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17. 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18.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地震 C.干旱 D.凌汛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没有雨檐,商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19—21题。19.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受沿岸寒流影响,空气中水分容易冷凝成雾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20.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气候的形成与地形、东南信风、暖流有关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热带沙漠气候 C.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 D.乙处气候主要是受沿岸洋流控制形成的21.与图中乙处气候具有相同特点的是( )A.非洲东南部 B.澳大利亚西部 C.北美西北部 D.亚洲中部 图中示意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该岛的格里姆火山于2015年5月21日喷发,这是继2010年4月R火山之后的又一次喷发。据图示信息完成22一23题。22.该岛国东、西部的板块分别是( )A.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B.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23.甲城市(首都)距离R火山约为( )A.420千米 B.340千米C.160千米 D.90千米 读图,回答24~25题。24.若图中甲地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地可能位于( ) A.非洲 B.欧洲C.南美洲 D.北美洲25.若图中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乙地所在区域( ) A.春季升温快,水热条件好B.夏季气温高,降水量丰富 C.秋季正值春小麦收获季节D.冬季寒潮使农业减产严重 右图为某半岛地形图。完成26-28题。26.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7.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28.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29-30题29.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30.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第 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31.(10分)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示意的是该区域 (一月或七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P点与Q点的距离约为 千米,沿线的自然植被以 为主。(2)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与甲、乙两示意图中的 图基本相符。理由是 。32.(6分)读世界某地区海陆分布示意图和该地区甲地的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完成题目要求。 (1)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为 ,理由是 。 (2)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此时为 (1月或7月)。33.(14分)读南美洲南部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 月份(7月或1月)等温线图。 (2)①处等温线密集的原因是 。 (3)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4)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受洋流影响,那么流经③处的洋流方向是 。(5)A地的温度范围是 。(6)B、C两地海拔较高的是 ,理由是 。34.(10分)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B、C是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两个区域,试分析两地形成原因上的主要差异(4分)。(2)A的纬度值约为37°N,其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试阐释其原因(6分)。v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1-5DAABD 6-10CABDD 11-15 CCCAB 16-20 BCCCA 21-25 BBCCB 26-30 DAADC二、非选择题:31.(共10分,每空2分)(1)七月 1100 亚寒带针叶林(2)甲图 因P点至Q点中部为乌拉尔山脉(气温低于两侧),两侧为平原。32. (共6分,每空2分)(1)地中海气候 甲地位于40°附近大陆西岸且降水不均匀。(2)1月33. (共14分,每空2分) (1)1月(2)海拔变化大(3)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4)由北向南(由低纬向高纬)(5)小于16°C,大于12°C(6)B B、C两地的气温相同,但纬度位置B地较低。34.(共10分)(1)B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C位于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燥,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4分)(2)A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处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之下,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所以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大;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处于西风带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所以冬季太阳辐射强度小。(6分)辽宁省辽宁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347834.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